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猝死无法预测,别去触碰这些导火索!

做个好人,多做善事

是养心良方

我们的心脏还会面临情绪上的挑战:生气、压力大、孤独等,这些负面情绪对心脏也有潜移默化的破坏作用。杨进刚说,减少这一情况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如锻炼、社会支持、打太极拳、练瑜珈、保持正念、睡眠充足、戒烟、减轻压力等。“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心灵的平静让我们的压力降低,遇事不着急、不着慌,这个本身对心脏就是有益的,而且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减少诱发猝死的导火索。

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主要是没有躯体疾病、没有精神疾病、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己和谐相处。

为了身心健康应多做有意义的事。有研究发现,有生活目标的人,如果为了一件事情去努力奔走,那就可能活得长。反之,天天无所事事,会让人寿命缩短。国外也有类似研究,比较了两类人:一类是享乐型;另外一类是努力多做好事,让周边的人获益,也就是做善事、做好人。结果发现,这两类人血液指标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享乐主义血液中的不良炎性物质要远远高于做好人、做善事的人。这说明享乐主义者会在欲望得到满足时感到愉悦,但过后又会觉得很空虚,心理的沉浮对身体健康有害。

古人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说法。心里安静、踏实,做有意义的事,是一剂防病良方。中国的伦理道德以实现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不是为了一己之利去努力、去拼搏。它提倡乐观情绪,节制各种过分的声名、物欲,避免过分和不正当的私利,淡泊而坚定地自守,所以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助健康、长寿。

上一页3/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