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辽宁爱尔眼科医院,高明宏副总院长、陈铁红主任团队为一位两次角膜移植排斥后失败合并晚期青光眼的独眼患者,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风险而复杂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同期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尚属东北地区首例。由于患眼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而成为了管状视野,但术后视力目前恢复至0.1,通过后续的进一步治疗视力有望能继续提高,这一缕微光让全家重燃了复明希望,因为患者对侧眼早已经失明,仅希望这只术眼能为她今后的生活带来曙光。
盲点到曙光,希望悄然生长
李女士(化名)46岁,辽宁铁岭人,左眼早年就已经失明,右眼由于反复的病毒性角膜炎先后做过两次角膜移植,仅维持数年就因为强烈的排斥反应而失败。后来患者及其家属都一度放弃了继续治疗的愿望。今年初,通过病友打听到了国产人工角膜上市了,高明宏教授有过很多人工角膜移植的成功案例,又燃起了复明希望,于是带着这份愿望,来到辽宁爱尔眼科医院找到了高院长。
李女士的丈夫说:“是第一次听说过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也去了解了一下,有过成功案例,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测评估后,高院长发现患眼角膜完全混浊,视力仅剩眼前光感,同时合并40mmHg的高眼压,估计会有一定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人工角膜移植是唯一一个终末复明手段,但对该患者这种复杂病情,高教授说:“我以前也没有做过条件这么差的病例,手术风险非常高。”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深入沟通,患者表现出强烈的治疗愿望,不治疗的话也看不到东西,而且有很快失明的可能。传统角膜移植依赖人体捐献,因此新技术的使用给疑难眼病提供了更落地的解决方向。于是高院长在患者强烈要求下,接受了这次风险很高的复杂手术,经过周密的准备工作,并在陈铁红主任的密切配合下,成功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具有挑战性手术。
微芒初绽,未来可期
李女士的丈夫说,我们都是农民,眼睛看不见也不能下地,基本就是在家待着,没什么事儿干。李女士在没手术之前,眼睛只能看到一点点微弱的光,近乎失明的状态,她说:“基本上都是在家,也就是在家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自己摸索摸索还可以。”
手术后的眼底检查验证了患眼早有较重的视神经萎缩,视野很窄,但经过两周的恢复治疗,李女士的视力恢复到0.1,虽然与正常的视力还有差距,但是对于她本身来说,这0.1的视力带给了她内心真实的喜悦,日子也开始有了盼头。
(术前)
(术后)
给东北患者的新选择、新希望
李女士在视力表上勉强看清最上方的“E”字,这0.1的视力,给一个家庭带来了100%的希望,对于东北地区数万角膜病患者而言,这场手术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意味着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有人为他们推开了一扇窗。也标志着,东北地区的眼病患者在家门口就有光明的希望。医学的价值也在于此,微小的进步会点亮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有爱的家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