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服药、白天血压达标,为何还是突发脑梗?"55岁的张先生用亲身经历揭开了血压管理的认知盲区。这位五年高血压患者每天清晨服药后测量血压均显示正常,却在某个清晨突发脑梗送医,动态血压监测揭开了真相——他的夜间血压持续在140/85mmHg高位运行。一位医生大V分享了这个案例,引发了热议。原来,单纯日间血压达标犹如"假性控制",早晚稳压才是真稳压。
生命线上的"130/80",你的血压越界了吗?
"吃着降压药,为什么还是中风了?"这是许多高血压患者的困惑。这个答案可能藏在"血压假达标"的陷阱里--白天看似平稳的血压,一到夜间就悄然失控。2024年《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划出生命警戒线:推荐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这条红线背后,一项纳入4000余人的大型研究显示:我国近80%已经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假性控制",清晨达标率仅34.1%,夜间更惨淡至27.6%,全天达标率仅21%。这意味着,每10个患者中,就有7人在夜深人静时,血压悄悄升高,伤害身体重要器官。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下文称指南)明确指出:降压治疗应关注全天24h血压控制情况,包括清晨血压和夜间血压水平。
暗夜杀手:当你的血压在凌晨三点失控
人体本应在睡眠中进入血压"低谷期",但有些患者的血压却在午夜出来作恶。健康界官网上有这样一个病例,2022年广东海丰的陈女士,一天早上醒来后,她忽然发现左边手脚活动不麻利了,在当地县城医院就诊,经过头颅CT检查,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腔隙性脑梗塞”。陈女士每年体检血压都正常,对这个诊断非常困惑。她后来去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芳村分院,做了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出来后,终于真相大白,原来陈女士患的是一种特殊的类型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因为以前都是白天体检,所以未曾发现。
这种"暗夜杀手"的破坏力远超想象。研究显示,夜间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死亡风险暴增23%,心血管事件风险激增36%。夜间高血压患者毫无症状,却在沉睡中默默承受着心脏肥大、血管硬化的重创。
更可怕的是,这类悲剧正在年轻化。
2024年4月,杭州一名35岁的程序员凌晨3点,突发脑干出血,送往医院后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在ICU里,监测数据显示,他的血压飙至198/127mmHg。他的主治医师事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患者的血管像用了20年的橡胶管,随时会爆裂。
早晚稳压的关键是选择长效降压药
要实现"早晚稳压"的健康目标,专家建议:优先选择长效的,具有夜间血压管理优势的降压药。除了传统的长效降压药之外,《2023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里介绍说,“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些创新药物具有良好的降低夜间血压作用。”比如被《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2017)》誉为“填补了我国抗高血压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的空白”的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阿利沙坦酯。“是一种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药。口服后在胃肠道酯酶的水解下,形成具有降压活性的分子EXP3174。24h动态血压研究结果显示,一天一次早晨口服阿利沙坦酯240mg,12周后白天和夜间动态血压降幅分别为9.9/5.4、10.4/5.4mmHg。阿利沙坦酯降低夜间血压的优势除了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有关外,可能还与其减少尿酸和钠的重吸收有关。”
随着更多对于夜间血压管理有优势的药物被研发出来,潜伏在暗夜里的心脑血管风险,将会被更好地被控制。
掌控未来:全民健康行动进行时
2025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直指24小时血压管理的核心要义。我们也相信,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指南。记住两个关键数字:130/80mmHg,这是我们要共同达标的理想血压值。
如何做到精准测量血压,根据某心内科医生建议,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睡前一定要量血压。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压应该是白天高,晚上低的,尤其是睡着之后,血压应该在120/70mmHg以下。睡前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夜间高血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降压药一定要选长效降压药,能够对夜间降压有优势的降压药。
第二,早晨起床后、服药之前测一次。这时血压波动最大,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之一。医学上叫晨峰血压,也需要关注。管好了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基本上血压就正常了。
第三,如果你比较有时间,下午4到6点最好再测一次。这个时间段通常会出现血压的第二个高峰,能更好地判断血压控制状况。
第四,如果你的血压总是不稳定,最好是去医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血压情况。
某心血管疾病主任医师为我们解答了原因,血压同样存在“生物钟”。正常人一天的血压是有节律的,也就是下图中的紫色线。但很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上了年纪、体型偏胖或者晚上睡觉爱打呼噜的人,他们的夜间血压不仅不会降,还可能悄悄升高。就会变成下图中的两根红线。但一般大家晚上又不会起床来测血压,所以很难发现血压高了,而这种隐秘的夜间高血压,跟平时的高血压一样,会导致心肌肥厚、影响肾功能,甚至导致心梗脑梗。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存在夜间高血压,是否需要把服药时间改到晚上呢?答案是,只要使用的是长效降压药,那服药时间对降压效果的影响并不大,不用从上午刻意调到晚上。最新的夜间高血压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夜间高血压,更倾向于使用长效的,半衰期大于15小时,或者一些已经证实对夜间高血压有作用的长效降压药。除非确实是白天特别正常,晚上反而升高的情况,可能睡前吃中短效的降压药会有一定帮助。其他人,目前并不主张把服药时间从上午改到晚上来控制血压。
总而言之,实现精准测量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控制,才是直指24小时血压管理的核心要义。北京某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则特别提醒大家,“夜间高血压更隐蔽,危害更大;早晚各测一次血压(起床后、睡觉前),助力早发现;确诊后优先选择有明确降夜间血压证据的长效降压药”。
“睡前晨起,请量一量血压——这个简单的动作,可能改变你未来数十年的健康命运。”医生呼吁说,毕竟,真正的健康长寿,从掌控夜间那根跳动的红线开始。
(本文引述数据及专家观点均来自《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4)》《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及世界高血压日权威访谈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