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大疱治疗新突破:微创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一)传统疗法瓶颈与创新技术诞生
肺大疱作为常见胸肺疾病,传统外科手术面临创伤大、恢复慢、适应症窄等局限,尤其老年及基础病患者耐受度低。芮军主任指出,经皮穿刺肺大疱内固定减容术融合现代影像技术与微创理念,通过CT精准引导,将直径不足2毫米的穿刺针送入肺大疱,注入生物组织胶固化粘连,实现“无创减容”,开创了肺大疱治疗新范式。
四大核心优势:重新定义肺大疱治疗标准
(一)微创无痛:毫米级创伤颠覆传统手术
该技术仅需局部麻醉,通过皮肤穿刺完成治疗,创口仅针眼大小,避免开胸或胸腔镜手术的大面积组织损伤。芮军主任强调,术中无需切除正常肺组织,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术后疼痛轻微,显著降低手术应激反应。
(二)精准定位:CT导航实现靶向治疗
依托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医生可精确规划穿刺路径,避开血管与神经,确保针尖直达肺大疱核心区域。生物组织胶注入后快速固化,均匀粘连疱壁,形成永久性闭合,从根源阻止疱体扩张与破裂,治疗精准度较传统术式提升60%。
(三)高效安全:快速恢复与低并发症率
临床数据显示,手术全程约30分钟,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72小时呼吸功能显著改善。生物组织胶采用医用级可吸收材料,无排异风险,感染率低于0.5%,较传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15%)大幅下降,尤其适合肺功能储备不足患者。
(四)广泛适用:全人群覆盖的治疗选择
突破年龄与基础病限制,无论高龄(≥75岁)、合并慢阻肺/心脏病,或肺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均能耐受治疗。芮军主任特别指出,该技术为既往被判定“手术禁忌”的患者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适应症范围较传统手术扩大3倍以上。
技术原理与临床价值:从病理改善到生活质量提升
(一)三步疗法实现肺大疱结构性修复
负压减容:穿刺后抽吸疱内潴留气体,促使肺大疱塌陷萎缩,即刻减轻对周围肺组织的压迫;
生物粘合:注入生物组织胶形成弹性支撑,粘连疱壁并诱导组织修复,重建肺部正常解剖结构;
功能重塑:解除机械性压迫后,肺通气/换气效率提升,临床观察显示,术后1个月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平均改善25%-30%。
(二)长期疗效:降低气胸风险与疾病进展
对比研究表明,接受该技术治疗的患者,气胸复发率较未治疗组下降82%,且5年内肺大疱体积增大率仅为9%(传统观察组为41%)。芮军主任强调,早期干预可有效阻断肺大疱进展为肺气肿、呼吸衰竭的病理链条,具有重要的疾病防控意义。
行业展望:微创技术开启胸肺疾病治疗新未来
(一)推动精准医疗落地
随着AI影像辅助诊断与生物材料技术迭代,该技术正与肺功能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深度融合,未来可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减容-精准修复”的全流程精准医疗,为复杂肺大疱病例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二)助力分级诊疗与老龄化医疗
针对我国老龄化加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现状,经皮穿刺肺大疱内固定减容术凭借“门诊化治疗”潜力(部分患者可日间手术),将有效缓解三甲医院手术压力,成为基层医疗机构肺大疱干预的核心技术之一。
芮军主任总结,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不仅是单一疾病治疗的突破,更是胸肺疾病微创化、精准化治疗的重要里程碑。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肺大疱患者,让“轻松呼吸”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