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前因左眼外斜接受了斜视手术,七年后却出现内斜症状?刚做完斜视手术半年,眼睛仍有内斜?近日,33岁的张先生及27岁的刘先生因斜视困扰,分别找到了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潘美华教授,并在其帮助下顺利转“斜”为“正”。
斜视手术后眼位仍歪斜原因为何?
“本来总觉得眼睛往外飘,没想到现在差点变成斗鸡眼。”张先生年少时便发现左眼有外斜的症状,工作后为矫正眼位在老家当地医院接受了斜视手术,术后眼位回正。但三年前,他却发现左眼出现了轻微向内偏斜的症状,且随着时间推移,病情逐渐加重。
与张先生相似,刘先生同样在年少时发现左眼向内偏斜,至今已有15年之久。去年夏天,刘先生在老家医院求诊,被诊断为左眼麻痹性斜视并接受了手术治疗。然而,半年过去了,他却发现眼睛仍存在内斜的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张先生和刘先生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潘美华教授。
为什么有些患者斜视手术后仍会斜视?对此,潘美华教授表示,斜视手术是通过调整眼睛的肌肉来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单纯性斜视比如单纯性内斜视或者是外斜视,并且双眼视力相差不大,手术后复发的几率极低。部分患者因斜视类型疑难复杂、存在度数较高或同时存在两个方向的斜视等特征,本身就需要分次进行矫正。此外,手术时机、术前检查、术者经验、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用眼习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欠矫、过矫或残余斜视的情况。
个性化精准诊治助力眼位顺利回正
经潘美华教授详细检查,张先生的左眼向内偏斜明显,不能控制正位,双眼眼球运动呈现不同程度的受限,确诊继发性斜视及内斜A征。而刘先生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其左眼向内偏斜,双眼眼球运动时向鼻上方运动亢进,遮盖右眼,右眼上飘,去遮盖缓慢回落;遮盖左眼,左眼上飘,去遮盖缓慢回落,确诊为残余性斜视、内斜V征、双眼垂直分离性斜视(DVD综合征)及双眼上斜肌麻痹。
“两位患者都已做过一次斜视手术,直接加大了手术难度,需要慎之又慎。”针对两位患者的特殊情况,潘美华教授表示,刘先生的眼部情况复杂,手术设计难度大;而张先生的斜视手术距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久远导致既往手术方案及手术量难以追溯,在手术时要先探查其外直肌情况才能最终确定手术方案。
再三分析评估两位的眼部病情后,潘教授为他们制定了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并进行了显微斜视手术及睫状血管分离并保留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两位患者的眼位成功回归正位,眼球运动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恢复良好。
潘美华教授提醒,斜视的治疗手段多样,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斜视症状,建议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及经验丰富的医生就诊,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尽早进行斜视治疗,不仅可纠正眼位、改善外观,还可改善重影等症状,提高生活品质,甚至可能重建或恢复双眼立体视觉功能。
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由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赵堪兴教授及学科带头人潘美华教授引领,科室开展显微斜视微创手术多年,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并进入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水平行列。科室创新性地将睫状血管保留术应用于斜视手术中,即在切断眼部肌肉时将睫状前血管进行分离并保留,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