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创新药或助力小细胞肺癌突破治疗隐形天花板

2月4日是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发起的“世界癌症日”,至2025年已迎来了第26个主题日活动。世界癌症日的设立旨在提升公众对癌症的关注,倡导创新的合作模式,加速癌症研究、预防和治疗的进程,从而改善全球人类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癌症治疗受益于创新药,其中就包括患者数量庞大的肺癌领域。

肺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癌症之首,每年有数十万新发肺癌病例,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72岁,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而近期从临床上看,40至50岁相对年轻的肺癌患者比过去有所增多,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发展速度快、侵袭性强的肺癌亚型,约占全球肺癌病例总数的10%-15%,而这一比例在中国则偏高。中国是小细胞肺癌的高发国家之一,以2020年为例,中国肺癌新发病例数为82万,其中小细胞肺癌约占15%,约有12.3万例。

吸烟是小细胞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超过85%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吸烟史。除此之外,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等致癌物质的环境或者长期暴露于室外工业废气、雾霾和粉尘等,都有可能对呼吸道产生慢性刺激,增加发病几率。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虽不及非小细胞肺癌,其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多为晚期,生存率极低,治疗手段相对有限。

小细胞肺癌难以被早期发现,是由于其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与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相似,例如咳嗽等,往往容易被患者忽略而延误诊断。而当出现明显的症状时,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长速度快且容易早期转移,此时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

目前,国内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化疗作为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依托泊苷、顺铂等,它们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来发挥作用。

然而,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副作用是治疗中的主要问题。骨髓抑制是传统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性反应,超过80%的化疗药物能够引发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血细胞的生成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这不仅增加了患者感染和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化疗减量或延迟给药,影响治疗效果。

创新药科赛拉(通用名: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在化疗前注射给药,科赛拉可用于预防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减少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损害,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化疗,减少因骨髓抑制导致的化疗减量或延迟,从而维持化疗的疗效。

科赛拉在中国的Ⅲ期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TRACES研究)取得了阳性结果,证实了其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具有全系保护作用。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科赛拉可显著降低第一周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降低总体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3/4级贫血发生率、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红细胞输注比例等,同时不影响化疗抗肿瘤疗效。

2024年11月28日,该药品官宣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新版医保目录于2025年1月1日正式落地生效。进入医保后,科赛拉单瓶价格从5980降至466元,单个治疗周期费用从11960元(含慈善赠药)降为2796元,降幅高达百分之九十左右。除了科赛拉,本次进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还有另外90种药品,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