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用抗癫痫药物时,因身体机能退化(如肝肾功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联用多种药物,副面作用风险比年轻人更高。这些副面作用不仅可能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加重基础病或诱发意外,家属和照护者需重点关注5类高频副面作用,做好监测与应对。
一、神经系统副面作用: 常见,易被误判为“衰老表现”
抗癫痫药物作用于大脑神经,老年人对药物更敏感,易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且常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记性差、反应慢”,需格外留意:
嗜睡与乏力:多数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可能抑制中枢神经,导致老人白天频繁犯困、走路无力,甚至坐着就睡着。这种副面作用会增加跌倒风险,尤其在服药初期或剂量调整时更明显。
认知影响:部分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能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老人会出现“刚说的事就忘”“算不清简单账目”“反应变慢”等情况,严重时可能暂时影响日常生活,如忘记关煤气、找不到常用物品。
头晕与平衡障碍:药物可能影响前庭功能,导致老人站立或走路时头晕、脚步不稳,像“踩在棉花上”,这是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诱因,尤其在起床、转身时需警惕。
二、心血管与代谢副面作用:可能加重基础病,需定期监测
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部分抗癫痫药可能干扰代谢或影响心血管功能,需结合基础病指标监测:
血压波动:某些药物(如卡马西平)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尤其在体位变化时(如从躺到坐、从坐到站),老人可能突然头晕、眼前发黑,增加体位性低血压风险,严重时可能诱发晕厥。
血糖与血脂异常:丙戊酸钠等药物可能影响代谢,导致血糖升高或血脂异常,对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不利,需定期抽血检查血糖、血脂,避免基础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