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常有家长疑惑:“为什么身边得癫痫的大多是孩子?”事实上,癫痫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确实明显高于成年人——0-14岁儿童癫痫发病率约为成年人的3倍,其中1岁以内婴儿的发病率 高。这并非“孩子体质弱”这么简单,而是与儿童大脑的发育特点、病因特殊性密切相关。想要理解“小孩为啥容易招惹癫痫”,得从大脑的“成长规律”和“致病诱因”两方面说起。
一、大脑发育的“脆弱期”:神经调控“不稳定”,更易“放电”
儿童的大脑就像一栋“正在施工的大楼”,神经元(神经细胞)在快*增殖、连接,但“电路系统”尚未成熟,这使得他们对异常刺激更敏感,更容易出现“短路”(异常放电)。
神经元连接“没定型”:出生后到6岁,是大脑神经元突触(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点)形成的高峰期,这个阶段突触数量会达到成年人的2倍以上,但连接不稳定,兴奋与抑制信号的平衡容易被打破。比如,一点点炎症、缺氧或损伤,就可能让局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发异常放电——这就像刚铺好的电线,绝缘层还没完*固定,稍受干扰就可能漏电。
“保护层”没长好:神经纤维外面包裹着一层“髓鞘”,就像电线的绝缘皮,能促使电信号精*传导。但儿童的髓鞘化过程要到青春期才完成,尤其是大脑皮层、海马等与癫痫发作密切相关的区域,髓鞘成熟更晚。髓鞘不完善时,电信号容易“乱跑”,从一个区域扩散到其他区域,导致全身发作(如抽搐)。这也是为什么婴儿癫痫发作时,全身抽搐的比例比成年人更高。
中枢神经“抑制力弱”:大脑中存在专门的“抑制性神经元”,负责“刹车”,防止神经兴奋过度。但儿童的抑制性神经元功能尚未成熟,“刹车”力度不足。当遇到发热、感染等刺激时,抑制系统“扛不住”,就可能引发癫痫发作——这也是为什么“热性惊厥”(发热引发的抽搐)在5岁以下儿童中很常见,而成年人极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