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虽非严格的“性别特异性疾病”,但临床发现,男性与女性在癫痫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突出差异,这些差异与生理结构、激素水平等密切相关。
一、发病率:男性略高
*球研究显示,男性癫痫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1:1至1.3:1,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差异更明显。
原因可能有:男性大脑发育中神经元兴奋性调节机制较脆弱,易受外伤、感染影响;男性从事高危活动比例高,头部外伤风险大,而外伤是癫痫重要诱因;部分癫痫相关基因在男性中表达更活跃。
二、病因:各有侧重
男性:多受后天因素影响
头部外伤方面,男性因运动、工作等导致头部创伤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创伤后癫痫发生率达20%-30%;脑血管病上,男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更早,脑血管意外后引发癫痫风险更高;且男性酗酒或滥用药物比例较高,其戒断或中毒可能诱发癫痫。
女性:与激素波动关联紧密
女性癫痫发作常与月经周期、妊娠、绝经等激素变化相关,即“月经性癫痫”或“妊娠性癫痫”。雌激素降低发作阈值,孕激素有抗惊厥作用,两者周期性波动会影响发作频率。部分特发性癫痫更易通过母系遗传给女性。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发病率高,常伴随癫痫发作。
三、临床表现:发作类型有别
男性更易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剧烈症状,可能与男性大脑半球间传导通路兴奋性较高有关。
女性多为部分性发作,如愣神、局部肢体抽搐等,发作频率可能随月经周期波动,排卵期、月经前后发作可能加重。约10%-30%女性癫痫患者存在“月经性癫痫”,与激素水平变化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