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真菌变应原性测定,一种为生物学方法,通过真菌变应原的皮肤试验或其他激发试验,推测其变应原强度与活性。另一种为放射免疫法,即利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从体外测定变应原浸液的变应原强度与活性。因RAST方法需要一定仪器设备,有些试剂国内缺乏,而且价格昂贵,目前用于大量致敏真菌筛选有一定困难。60年代Shelley等人曾发现速发相反应患者的嗜碱粒细胞或肥大细胞在体外与特异性抗原相作用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此后,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方法经过不断改进,逐步趋于完善。我们曾采用HBDT、许氏改进方法,用阿利新兰代替甲苯胺蓝染色,可减少染色误差,用血球计数板观察结果,简便省时,和皮肤试验有较好的符合率(87%)。应用皮肤试验和HBDT方法相结合测定真菌变应原性,可以从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反映真菌变应原强度,有助于得出正确结果。抗原和抗体结合可在任何比例下发生,但有一个最适数量的比例(等价带),此时,结合反应表现得最强。在HBDT试验中,进行了几种单价真菌变应原稀释度(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0-4变应原稀释度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较好。因所用真菌种类多,特性各异,其浸液中有效变应原成分和含量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每种真菌变应原,选择它的最佳稀释度(蛋白质含量)进行HBDT试验,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总之,气传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变应原之一。据报道美国现已进入市场的商品真菌变应原浸液制剂多达280余种,而我国目前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真菌抗原仅有20~30种,因此深入开展变应原分离提纯是今后我国真菌变态反应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二、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