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气传致敏真菌的抗原性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不但在不同种系的真菌中变化很大,而且在同一种系的真菌中亦可能存在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今后如何针对我国的常见致敏真菌的抗原性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大量的工作有待探索。
由于真菌的遗传特性复杂,形态各异而且多变,决定了它的变应原性的复杂性。真菌的抗原物质绝大部分来自真菌的孢子和菌丝,不同的真菌菌株在有性繁殖期与无性繁殖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别。不同真菌的变应原性又往往具有相对的交叉反应性。同时,同一种真菌变应原作用于不同的真菌变态反应病人时,可以出现截然不同的反应。真菌的形态与发育又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异。不同的接种条件、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及湿度,均可导致真菌形态的自动变异,从而影响其抗原性。据Hoffman(1981)报告,用交链孢霉孢子制备的变应原中发现了8种重要的变应原成分,其中有几种是用交链孢霉菌丝所制备的变应原浸液中所没有的,提示了真菌孢子和菌丝的变应原成分是不同的。
70年代后期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发现有16%~28%对烟曲霉变应原浸液皮试呈阳性反应,认为这类病人可能属于一类特殊的变态反应类型,称之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相继对烟曲霉及其他真菌种类如交链孢霉、腊叶芽枝菌等的变应原成分进行了提纯和分离,结果如表1所示。
自从对烟曲霉的变应原进行分离层析以来,并结合临床进行对照分析,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发现了烟曲霉的Ag3为不耐热成分,加热后可使变应原性明显降解。Ag7则为引起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最重要的变应原成分等。目前对真菌变应原的分离提纯正在作更深入的研究。在分离方法上采用交叉免疫电泳:可在不同的区带上进行更细的层析,取得更纯净的变应原成分。再用克隆化的技术,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强的真菌变应原。这对指导真菌变态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对阐明真菌变态反应的发病及防治机理,可能在分子水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