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X线检查时,还应注意有否食管裂孔疝,尤其是滑动性,此种类型疝X线表现为胃食管前庭段增宽,部分胃黏膜位于膈上及见到上升的食管胃环。
二、食管动力学检查
美国Colley等(1957)在研究贲门失弛症时首次进行食管压力测定,1959年Chappell将此技术引入欧洲,对巨食管的运动紊乱作了测压研究,1961年Euler对贲门功能采用测压进行研究,其后Bettex,Cargill等都相继对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等作了测压报道,食管测压现已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监测食管功能,评价诊断与治疗的技术。
在诊断胃食管反流中,主要了解食管运动情况及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检查安全,简便且无损伤,出生6天以内的新生儿,其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是明显低的,但以后随年龄增长与大年龄儿童组值逐步相接近。
近年来大量资料报道患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或婴儿其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有不同程度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区长度短于正常同年龄组及食管下括约肌顺应性差等表现,但也有一部分胃食管反流新生儿,婴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正常,而无胃食管反流的正常儿出现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偏低现象,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符合率约87%。
三、24h食管pH监测
1969年Spencer首先描述,后由DeMeester与Johnson加以发展,检测时可同时进食或睡眠,24h食管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5%,目前为首选诊断方法,能客观地反映反流情况,安全,操作简便,且能分辨生理性与病理性反流。
正常情况下一般睡眠时没有反流,总反流时间〈4%监测时间,平均反流持续时间〈5min及平均清除时间〈15min,上海新华医院102例小儿24h食管pH监测的体会,这是一项正确性高,安全无损伤检查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