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相对黏稠度(RV):Lewandrowski采用定量黏度计(Ostwald黏度计)测定囊液的RV,与正常血浆RV(1.4~1.8)比较,结果表明,当RV〉1.63时,诊断黏液性囊肿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100%;如果RV〈1.63,强烈提示非黏液性囊肿,此法最大优点是测定迅速,适合术中使用。
三、胰液K-ras基因突变分析
半定量PCR方法检测胰液的K-ras基因突变,43%的囊性肿瘤阳性。
四、腹平片
此类疾病10%~18%有细小的钙化,腹部X线平片扫描常发现肿瘤壁有钙化,估计约10%的胰腺浆液性囊肿的病人X线片上有肿瘤钙化,浆液性囊腺瘤较黏液性囊腺瘤的钙化率高,浆液性囊腺瘤常表现为位于中心的,线状或弓状的钙化,其中10%位于中央星状瘢痕中的钙化常呈现出日光放射状图案,一旦出现这种特征性表现,基本可以确诊,黏液性囊腺瘤多表现为周边钙化。
五、超声
对于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分隔情况及赘生物时优于CT。
1、浆液性囊腺瘤:在声像图上常显示囊肿和实质混合,当肿瘤由大量的极小囊肿(〈2mm)构成时,仍呈均质实性表现;如囊肿较大(5~20mm),则表现多房性,每个房紧密相连呈蜂巢样结构,Fugazzola等认为,如超声或CT上表现为蜂巢样图案时可以确诊为浆液性囊腺瘤;中心强回声伴声影,则提示有钙化。
2、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可表现为单房或多房,但多房者每个房的直径相对较大,常有后壁增强效应,房内有时可见粗大不规则的乳头状赘生物由囊壁突入囊内。
六、CT
在显示胰腺囊肿的钙化,位置,囊壁厚度及血液循环方面优于超声,平扫CT上根据肿瘤结缔组织含量,其密度介于水和肌肉之间,但浆液性囊腺瘤常显示为均质性低密度团块,CT值10~16Hu,可呈分叶状,有时可见钙化点及星芒状的钙化,由于浆液性囊腺瘤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因此,增强扫描后常可见到肿物呈弥漫均质性或局部相对增强,边界清楚以及显示出蜂巢样或放射相互交织的间隔,Warshaw发现仅有50%的浆液性囊腺瘤在CT上表现为多发的小囊肿,而星芒状的钙化仅占11%的病人,黏液性囊腺瘤CT平扫常显示较大的单房厚壁囊肿,其密度接近于水,界限清楚,囊内有时可见直线状或弧形的薄的分隔,亦可以多囊的形式出现,并可见由囊壁向腔内生长的低密度赘生物,在较大的囊壁上可见沿囊壁生长的子囊,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大剂量造影时,可见囊壁,赘生物及囊内间隔均有所增强,黏液性囊腺癌同黏液囊腺瘤,但有肿瘤的浸润和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