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源性猝死原因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很多中老年开始越来越关注气温。尤其是到了冬季之后,为了防止受寒,会立即增添衣物。专家表示,冬季是窦性心动过缓的高发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外,还应该注意窦性心动过缓的突发。
近年来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又以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等老病号是为高危险群。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是在起床后的两、三小时之内最容易发生,若能立即把患者送往医院救治,救活及康复的机会较高。
心脏科医师表示:窦性心动过缓懂得发作症状包括胸痛、有压迫和窒息的感觉持续半小时以上,病人常因心脏衰竭和严重的心律不齐等并发症死亡。
狭心症与窦性心动过缓一样有胸痛现象,医师指出:狭心症是暂时性的血液阻断,通常胸痛程度较轻,且最多持续20分钟后消失。而窦性心动过缓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所致,胸痛程度较剧烈,切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以上,即使休息以后仍无法缓解,还伴发出冷汗虚脱、胸口绞痛、呼吸困难、脸色苍白、休克等急性病症,有生命危险,必须即刻就医。
一般来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医师的警告下,大部分知道要随身带硝化甘油含片,一有胸痛后马上服用,往往能在千钧一发中挽回一条宝贵的生命,并有余裕就医治疗。
此外,百年老药阿司匹林除了基本的镇热解痛功能外,还有预防血栓的效果,有很多医师开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防止高危险群患者血管阻塞,引发窦性心动过缓。医师建议,病人应在医师的专业咨询下使用阿司匹林,计量一天一颗100毫克,千万不要乱买阿司匹林自我保健,或是买一大堆血管通的不知名产品来服用。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窦性心动过缓的突发病症有了彻底的了解,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一定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另外,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利口的食物为主,这样可以减小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几率。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措施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的人群主要是长期熬夜、酗酒、还有情绪不稳定的人,都会很容易患上高血压,而且老年人也是高发人群。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也很多。以下是最新高血压治疗指南。
1、晨降压是关键
早晨6到10点,血压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心源性猝死、心梗、脑卒中等疾病都会在这一时段多发。由于短效降压药的药效无法持续24小时,到隔天清晨服药前,药物浓度低,药效差,无法很好地稳住血压。因此,医生建议服用长效降压药,每天1次,药效能够持续24小时,有助减少血压波动,控制好血压。
2、需长期服长效药
只要确诊了高血压,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得按医嘱服药,坚持长期用药,绝不能擅自停药。因为停药后易“反弹”,导致血压波动损伤心血管。只有坚持服用长效药,把每个24小时的血压都控制在合理范围,才能切实管理好血压,预防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3、降压忌太快太猛
不少患者有用强效药快速降压的心愿。殊不知,高血压降的太快其实是很危险的,比如常年高血压的老年人血压骤降容易突发脑梗塞。通常来讲,服用降压药后一两周见效,一两个月血压降到目标值是正常的。
4、慎用非药物治疗
部分高血压患者接受不了需终生服药的事实,选择静养、调整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调节血压。但非药物治疗高血压不是万能的,稳住血压的重点还是吃药,如果没吃药非药物治疗又未见效,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加速血压升高甚至对其他脏器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以上就是妈网百科介绍有关最新高血压治疗指南的相关内容了。总之,高血压看似无病无痛,却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原因在于它可诱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掌握正确的降压理念和规范用药方法,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