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心肌炎 > 正文

风湿心肌炎早期的主要病理变化为 急性风湿性心肌炎病理变化

7.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内钙含量或增加心肌细胞对钙的敏感性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β受体激动药:又称儿茶酚胺类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通过与心肌细胞膜β受体结合,使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增加,促进细胞内钙浓度增加,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对心率、周围血管及肾血管的作用则有不同。常用于低输出量性急性心衰及心脏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①多巴胺:通过兴奋心脏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并作用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引起相应的血管扩张,但在高浓度时主要兴奋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周围血管收缩。小剂量2~5mg/(kg·min)输入后,心脏指数增高,尿量增多,尿钠排泄增多,而对周围血管阻力及心率无影响。在高剂量15μg/(kg·min)时,对肾血流量作用减弱。剂量进一步增加至20μg/(kg·min),则α肾上腺素能作用占优势,肾血流量减少,周围血管阻力增高。治疗心衰开始剂量2~5μg/(kg·min),如有严重低血压可增加为5~10μg/(kg·min)。碱性液可降低多巴胺活性,宜用5%~1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配制。漏出血管外致组织坏死。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尤其多见于原有心律失常患者或剂量超过10μg/(kg·min)时。应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及(或)肺毛细血管楔压、心率及尿量。②多巴酚丁胺:为多巴胺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心脏β1受体,对血管α和β2受体作用轻微。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输出量,对周围血管阻力无明显影响。与多巴胺比较,对心率和血压影响较小,亦无扩张肾血管作用。初始量为2~3μg/(kg·min),可逐渐增加至20μg/(kg·min)。必要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及血压。上述两药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应持续静脉滴注。一般静脉输入后1~2min即显效,10~15min达高峰,但停药10~15min,药效即消失。通常用于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短期应急治疗。慢性顽固心衰可采用间歇治疗,每周静滴1次,患者症状改善,住院或急诊次数减少;而长期持续用药可致死亡率提高,可能因致心律失常作用引起。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各7.5μg/(kg·min),常取得较好效果,并避免剂量较大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和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此两药可与硝普钠合用。

上一页11/17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