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哮喘持续状态 > 正文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

为避免肺过度膨胀,甚至造成气压伤,故目前多主张低通气、低频率、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的通气策略。虽然各类文献中并未阐明最高安全的PaCO2及最低安全的pH范围,但许多报告指出,PaCO280~100mmHg及pH值为7.15要比由于过高的通气压力所造成的肺损伤更为安全。也有学者认为,PHC时主要注意的应当是pH值,而并非PaCO2的水平。呼吸机的起始设置模式以容量控制通气(VCV)为宜,各参数可设置为:潮气量8~10ml/kg,频率10~15次/min,每分通气量≤115ml/kg(8~10L),呼气末正压(PEEP)=0cmH2O,吸呼比1∶3。通过调整吸气流速,或采用auto-flow方式,在保持较合适的每分通气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吸气末平台<30cmH2O。应强调PHC是为避免并发症的一个过渡阶段,待肺过度充气缓解,胸廓运动幅度增大,气道压力降低,则不必去追求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应用,所以要结合不同患者及其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来妥善地应用机械通气。

(3)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的应用:对危重哮喘患者在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时要重视镇静药及肌肉松弛药的应用。镇静药能给患者以舒适感,防止人机对抗,降低氧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常用的镇静药物有地西泮(安定)、咪达唑仑(咪唑安定)和丙泊酚(异泊酚)等。如地西泮(安定)常用剂量为10mg静脉注射;与地西泮(安定)比较,咪达唑仑是一种快速和相对短效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注射部位疼痛和血管刺激少,可比安定产生更舒适的催眠作用,同时产生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咪达唑仑达到中枢峰效应的时间为2~4min,其消除半衰期约2h,多采用连续输注给药,先静注负荷量0.025~0.05mg/kg后,以1.0~2.0μg/(kg·min)维持。患者血压低时应慎用地西泮(安定)、咪达唑仑。丙泊酚(异泊酚)具有起效快,过程平稳,不良反应少,镇静水平易于调节,此外,该药还有一定的支气管扩张作用,用法:连续输注给药约50μg/(kg·min),可根据患者镇静状态进行调节。有时尽管已用镇静药,但人机拮抗仍未解决,造成气道高压,甚至PaO2下降,此时需应用肌肉松弛药,但肌肉松弛药不宜时间太长,特别是在合并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危重哮喘患者,以免产生甾类肌松药综合征,导致撤机困难。

上一页4/5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