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胃癌 > 正文

胃癌的手术治疗 早期胃肠癌如何治疗

胃癌的手术治疗

为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唯一可能治愈进展期胃癌的手段。因此对胃癌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可无明确的远处转移时均应施行剖腹手术。

(一)各种手术的选择

1.根治性切除术

也称为治愈性切除。即将胃癌的原发病灶,连同部分组织及其相应的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临床上不残留任何癌组织。又因其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四种根治术:未将第一站淋巴结完全清除的称R。术式:将第一站淋巴结完全清除为R1术式,同样清除全部第二站或第三站淋巴的,称为R2或R3术式,又可根据淋巴结转移程度与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关系,区分为绝对根治与相对根治二种,绝对根治是指淋巴结清除超越转移淋巴结第一站以上,如第一站淋巴结有转移,施行R2或R3根治,即谓绝对根治。如仅作R1手术,虽然临床上也无残存转移淋巴结,但只能认为是相对根治。

一般根治性胃大部切除的范围,应包括原发病灶在内的胃近侧或远侧的2/3~3/4、全部大小网膜、肝胃和胃结肠韧带及结肠系膜前叶、十二指肠第一部分以及胃的区域淋巴结。有时胃体癌为了清除贲门旁、脾门、脾动脉周围淋巴结,须行全胃及胰体、尾与脾脏一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癌肿累及横结肠或肝脏左叶等邻近脏器时,也可作连同该受累脏器的根治性联合切除术。

由于扩大根治术的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所以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如无选择的将全部胃癌均施行扩大根治术,并不能提高胃癌的生存率。一般认为胃体部癌、弥漫浸润性癌及已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窦部原则上应作扩大根治术。

关于早期胃癌的手术问题,以往均主张作R2术式。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病例的不断增多,手术经验的日益丰富,积累了较多的临床资料。发现单发病变的早期胃癌其生存率不但显著地较多发病变为高,而且全部病例的复发率也较低,仅2.8%,且绝大多数的复发病例均是病变侵入粘膜下层伴有淋巴转移的早期胃癌。另外其复发的形式也多是血行转移至肺及肝。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癌肿是否已侵入粘膜下层的单发病变,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R0、R1、R2的生存率无甚差异,所以认为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粘膜内癌应作R1术式,粘膜下癌作R2手术;小于2厘米的息肉状粘膜内癌,作癌肿局部切除或R0术式已完全足够。

2.姑息性切除

对姑息性切除也存着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姑息性切除只能解除幽门梗阻、出血、疼痛以缓解症状,而不能延长生命。因此,剖腹发现癌肿不能根治时,如无上述并发症者即放弃切除手术。多数认为,有不少手术时认为是姑息切除的胃癌病人术后存活5年以上,甚至5年生存率可达11%左右。国内统计胃癌姑息性切除生存率达11.7%。在各种不同原因作姑息切除病例中,以切端残留癌的疗效最佳,其次为胃周围浸润,再次为残留转移淋巴结与肝转移,而以腹膜种植为最差。因此,对癌肿切除应采取积极态度,更不要轻易的将某些可根治病例作一简单的姑息切除,使某些病人失去治愈的机会。所以,即使已有超出根治切除范围的转移,只要患者全身情况许可,癌肿局部可能切除时,仍应积极争取姑息性胃部分切除术。至于姑息全胃切除则一般不主张,因为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3.短路手术如癌肿不能切除而有幽门梗阻可作胃空肠吻合术,解除梗阻,使病人能够进食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及创造条件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二)术前准备

胃癌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术前争取在短期内给予改善,以期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晚期胃癌病人常有脱水、贫血、营养不良。幽门梗阻和胃内潴留的现象,所以术前均应进行适当准备,给予少量多次输血、血浆等,以纠正贫血和低蛋

白症。胃癌并发幽门梗阻者常有水电解质紊乱,应给纠正。术前三天开始每晚用温盐水洗胃以减轻炎症和粘膜

,对术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及预防伤口感染均有帮助。对老年患者,术前应特别注意检查心肺功能情况。在胃体或胃大弯侧癌肿,估计有切除部分横结肠可能时,术前应作好肠道准备。

:胃癌治疗的重点,应该是不断强调根治性手术的规范性及相关辅助治疗的合理性。[

早期胃肠癌九成可治愈

在我国高发肿瘤中,胃癌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排第三。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常出现于40~60岁人群,男性患者大约是女性的两倍。近年来,胃癌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以远端胃癌下降为主,而近端贲门胃底部癌未下降。胃癌存在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和早诊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的“三高”和“三低”现象。所以,人到中年要“保胃”,胃不舒服应及早做胃镜检查。早期胃肠癌经过规范治疗,九成病人可得到治愈。

胃癌多为“吃”出来根治只能靠手术

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倍。如果已经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且胃部有不适,应尽快治疗。胃癌可以称为“吃出来的肿瘤”,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会增加患癌风险。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用餐速度快、暴饮暴食、吃剩饭剩菜、喜食烫食等习惯也会导致胃癌“找上门”。在吸烟的人群中,胃癌,特别是胃食管交界处癌的发生率会升高一倍。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导致胃炎、胃溃疡反复发作,这也是滋生胃癌的温床。流行病学调查,约10%的胃癌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如果父母患有胃癌,子女患胃癌的危险要比普通人高2~3倍。

要远离胃癌,务必不要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熏制、腌制和泡制食物。规律进餐,不暴饮暴食,不食过硬、过糙、过烫的食物,实行分餐,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交叉感染,多吃蔬菜水果和葱蒜类。

在所有的治疗方案中,手术是唯一能根治胃癌的手段。但肿瘤治疗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复发风险随时存在,即使是根治术后,仍有30%~80%的局部或远处复发。因为单个癌细胞可能在术前就已播散,而且肿瘤细胞可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播散到机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因此,病人随访非常重要,这是及早发现转移复发的重要环节。如果病人做了根治手术,头两年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接下来的三年,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需要每年复查一次。

我国大肠癌患者比国外年轻15岁

我国大肠癌患者比国外患者“年轻”10~1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左右。中国患者大多恶性程度高,一发现就是晚期,且发生部位较低,直肠癌占60%~70%,而欧美大多数为结肠癌。

其实,许多大肠癌患者完全可以早发现。直肠癌指检、直肠镜、乙状结肠癌检查可及时发现多数大肠癌。有高危风险因素的人群平时要注意大便,别把便血错当痔疮,把脓血便错当痢疾。生活中,要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年龄介于40~75岁的人群可以开始第一次结直肠癌筛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应每年进行一次,如果连续3次检测正常,以后可2~3年做1次检查。高危人群需接受结肠镜筛查,如肠镜发现息肉要及时切除,以后每年复查结肠镜直至正常。如结肠镜复筛阴性,需要每年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每3~5年复查1次。

肠癌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梗阻、腹部肿块、贫血、消瘦、发热、无力等症状。如发现大便习惯改变,突然一天几次或有血,鲜红的血或是浓黑色的血,都应该警惕。如果经常肚子胀痛,也可能是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此外,肠癌病人一般便血比较厉害,经常脸色苍白,大多会贫血。家族史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20%的患者与遗传有关。50%的肠癌是直肠癌,30%的直肠癌可通过指检确诊。目前,分子诊断技术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其中包括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以及肠癌、家族性息肉癌变风险基因突变的检测等。

上一页4/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