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日本血吸虫病 > 正文

日本血吸虫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疗效: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有良好疗效。急性血吸虫病轻、中、重型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9天,6.5天与9.5天。粪便毛蚴孵化于第18~20天内阴转。治疗后6~12个月的远期疗效:粪孵阴转率达90%左右。对慢性血吸虫病的疗效更好。根据全国血吸虫研究委员会吡喹酮协作组在无重复感染的轻流行区1276例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以及8~12个月粪便孵复查,其阴转率分别高达99.4%,98.4%,90.9%。但在湖北与四川重流行区可能由于重复感染,远期疗效较低,为75.3%~88.2%。

药物副作用:轻而短暂,于服药后0.5~1h出现,不需处理,数小时内消失。少数患者出现心脏期前收缩(房性或室性)。心电图检查发现5%~10%患者有T波与ST段极度变化;偶有QT延长与I度房室传导阻滞,为时短暂,迅速恢复正常。神经肌肉反应以头昏、头痛、乏力较常见。消化道反应轻微,可有轻度腹痛与恶心,偶有食欲减退、呕吐等。应当指出,少数重感染患者发生大量便血。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如果吡喹酮剂量偏大或过量有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可能。

总而言之,吡喹酮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副作用轻、口服方便、疗程短的优点,是治疗血吸虫病较理想的药物。

2、对症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应住院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按肝硬化治疗,采取内外科结合,病原学治疗与对症治疗结合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巨脾型患者为降低门脉高压,消除脾功能亢进,可作脾切除加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患者生存率与保持劳动力达80%以上。对食管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或静脉断流手术。脾-肾静脉分流手术也可选择性采用。腹水型患者应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使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剂等间歇治疗。对顽固性腹水可试用腹水浓缩回输法治疗。其他并发症如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等治疗与门静脉性肝硬化相同。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