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 正文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检查手段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检查多是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一些必要的全身检查,如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常规等检查,了解病人身体的基本状态,并可以排除白内障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可以预测手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术后视力。

1、眼压检查排除高眼压引起的视功能损害。

2、房角检查应用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房角的检查,以了解虹膜角膜角的宽窄和开放程度,主要是在伴有青光眼史的患者中,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依据。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是目前了解眼前段组织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够检查虹膜,房角,晶状体及其悬韧带情况,特别是在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或小瞳孔时,是白内障手术前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3、B超检查对于白内障患者是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可排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和眼内肿瘤等疾患,在晶状体明显混浊,眼底镜检查不能辨明眼底情况时尤为重要。

4、眼部特殊检查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或有特殊要求,怀疑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1)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观察细胞密度和六边型细胞的比例,角膜内皮低于1000/mm2时,应慎重考虑白内障手术方式,以避免出现术后角膜失代偿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

临床主要应用于晶状体核过硬或不正常角膜内皮细胞人群如高龄老年(80岁以上),二次内眼手术病人,合并角膜病变的患者以及有眼部外伤史的病人。

(2)视网膜视力检查:把特定的图像或视标投射到视网膜上,无论屈光间质是否混浊,直接检查视网膜的视力,以了解患者手术后可能达到的最佳视力。

(3)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目前有闪光,图形和多焦3种ERG,可记录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功能,视杆细胞功能和混合功能,闪光ERG反映了整个视网膜的功能,图形ERG主要反映黄斑的功能,多焦ERG能同时记录中央30°视野内100多个视网膜位点上的ERG,有利于诊断和判断术后视网膜的功能状况,临床上常应用的是闪光ERG,如术前ERG正常或轻度降低,估计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如果术前ERG明显降低或记录不到,估计术后的视力恢复不理想。

上一页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