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以10~14岁较多见,很少见于3岁以下儿童,男女差别不大,由于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故粒系,红系,巨核系等多系受累,急变期可转变为淋巴细胞白血病,约85%以上的患儿存在Ph1染色体(即t(9:22)),对Ph1染色体阴性者,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又可分为有bcr重组(phbcr+CML)和无bcr重组(PH-bcr-cml)两亚型,前者临床症状与PH1染色体阳性者类似,后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发病缓慢,开始时症状较轻,表现为乏力,体重减轻,骨关节疼痛,体征可见巨脾,肝脏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很少有出血症状。
周围血象主要为白细胞增多,80%在100×109/L以上,血色素在80g/L左右,血小板增多,分类可见粒系增多,包括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增多不明显,以中,晚幼和成熟粒细胞为主,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HbF不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不增高,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原始粒细胞《10%,多为中,晚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细胞,粒:红为10~50:1,部分患者可见骨髓纤维化,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以成熟巨核细胞为主,血清和尿溶菌酶不增高,但VitB12和VitB12运载蛋白增高,骨髓培养集落与丛落皆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