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麻风病 > 正文

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本型查菌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2~4+,麻风菌素试验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界于两极型之间。组织病理变化为组织细胞肉芽肿,表皮下“无浸润带”大部分存在,可见组织细胞不同程度地向上皮样细胞分化,一般较小。有的切片中可见典型,不典型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少而分散,切片抗本乡染色有较多的麻风杆菌,预后介于两极型之间,本型最不稳定,“升级反应”向BT发展,“降级反应”向BL发展。

四、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损害大多似瘤型损害,数目较多,形态较小,边界不清,表面光亮,颜色为红或桔红色,分布较广泛,有对称的倾向。损害内的感觉障碍较轻,出现较迟,有的损害较大,中央呈“打洞区”,内缘清楚,外界浸润模糊,眉、睫、发可以脱落,常不对称,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亦可形成“狮面”,中晚期病人粘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触之较软,畸形出现较晚。

本型查菌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为4~5+,麻风菌素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显示有缺陷,组织病理变化,肉芽肿性质倾向于泡沫细胞肉芽肿,有的组织细胞发展为不典型的上皮样细胞,有的发展为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常呈灶状,存在于泡沫细胞浸润之间,为本型的病理特点,切片抗酸染色有多量麻风杆菌,预后比LL好,比TT差,但仍不稳定,“升级反应”可变为BB,“降级反应”可变为LL。

五、瘤型麻风

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因此组织器官受侵的范围比较广泛。皮肤损害的特点是数目多,分布广泛而对称,边缘模糊不清,倾向融合,表面油腻光滑,皮肤的颜色除浅色斑外,大多由红色向红黄色,棕黄色发展,感觉障碍很轻。在较早期就有眉睫毛稀落的表现,先由眉的外侧开始脱落,以后睫毛亦稀落,这是瘤型麻风的一个临床特点,麻风杆菌检查强阳性,皮肤损害有斑疹、浸润、结节及弥漫性损害等。早期斑状损害分布于全身各状,以面部、胸部、背部多见,颜色淡红色或浅色,边界不清,须在良好的光线下仔细检视,方可辩认。除斑损继续增多外,陆续形成浅在性,弥漫性润和结节,在面部由于浸润弥漫增厚,外观轻度肿胀,眉睫常有脱落。斑损融合成大片浸润,或在斑损和弥漫性浸润上出现结节,弥漫性浸润向深部发展,更增明显而严重,往往遍及全身,在面部弥漫增厚,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变大,眉睫脱光,头发稀脱或大片脱落,结节和深在性浸润混融在一起,眼结膜充血,形成“狮面”样外观,四肢伸侧、肩、背、臀部、阴囊等处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由于弥漫性损害部分吸收,并有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在小腿,皮肤轻度变硬,光滑发亮,出现鱼鳞样或蛇皮样损害,长久不退,有的头发几乎脱光,可见残发多沿血管存留分布。

上一页3/4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