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老年休克 > 正文

老年休克的西医治疗方法

②补充循环血量:感染性休克虽然没有明显的失血、失液,但由于休克时周围血管的舒缩变化,毛细血管床容量扩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以及心功能受抑制,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及组织灌流不足,故处理时首先仍应静脉补液,输液还可使儿茶酚胺释出减少,血管阻力减低使血循环改善。

一般先给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500~1000ml,1~2h内滴完。如血压不升,可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亦可考虑补给血浆或全血,24h内应补给2000~2500ml。补液后如表现为尿量>40ml/h,皮肤弹性恢复,舌湿润,血压和神志恢复,表示补液量初步达到满意水平。

③血管活性药的应用:

A、多巴胺:由于其在小剂量时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扩张肾及内脏血管的双重作用。而增加心率及缩血管作用较其他儿茶酚胺类药物弱,是感染性休克的常用药物。

B、山莨菪碱(氢溴酸山莨菪碱):系抗胆碱能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取得良好疗效。有研究证实,其抗休克作用并不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而是对缺血、缺氧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它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酶的释放,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它还有抑制TXA2的生成及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亦有人认为该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舒缩紊乱的血管保持一定的张力,是一种改善微循环的理想药物。但强调应早期应用,到晚期疗效不佳。药物要达到一定剂量后才能显示疗效,用量每次为20~40mg,每15~20分钟1次。

C、血管收缩药:一般认为在休克早期应用利少弊多,严重低排高阻型感染性休克不宜应用,只在休克轻、外周阻力正常或低、血压突然下降而血容量来不及补充时可考虑小剂量应用,以争取时间进行其他治疗。去甲肾上腺素,3mg或间羟胺(阿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

D、纠正酸中毒:微循环障碍、组织氧供不足是产生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故补充有效循环血量,使用解痉扩血管药,以改善微循环的血流障碍是防治酸中毒的根本措施。可同时加用碱性药物,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125~250ml静脉滴注,以后根据血气结果酌情使用。

二、预后

老年休克发生率高,并发症状多,对治疗的反应差,病死率高。

上一页3/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