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正文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性心内膜炎可采用一种氨基糖苷类与一种β内酰胺类(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前者包括庆大霉素18万~24万U/d,妥布霉素(tobramycin)240mg/d,卡那霉素(kanamycin)1~1.5g/d,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400mg/d,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netilmicin)200~400mg/d,核糖霉素(ribostamycin)1~2g/d等;后者包括氨苄西林(ampicillin)4~8g/d,羧苄西林(羧苄青霉素,carbencilin)10~20g/d,磺苄西林(磺苄青霉素,sulbenicillin)8~12g/d,呋布西林(呋苄青霉素,furbenicillin)8~12g/d等,静滴或静注。

2、加强支持

对症治疗可少量多次输鲜血、冻干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多种氨基酸等,以改善全身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应用营养心肌药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急性心功能不全者按心力衰竭处理。

3、手术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急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在积极抗感染同时,掌握手术时机,争取施行瓣膜置换术。

二、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治疗早晚,抗生素对原发细菌的控制能力,心脏瓣膜的损伤程度及患者的抵抗能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因常由毒力较强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等引起,多侵犯正常心脏瓣膜。病情呈进行性恶化的脓毒败血症表现,若未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多于数天至6周内死亡。人造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手术后的生存率已达75.0%~80.0%,此类型病变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6年的生存率为50.0%~80.0%。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