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有较大的病理、生理损害,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了腔内分流术(intracavitaryshunting),并得到了推广。腔内分流术有以下几种类型:A.房腔分流:即先在下腔静脉、右心房间置入32F或34F的硅胶管,导管经右心耳戳入至肾静脉平面,或将导管经肾下的下腔静脉插入右心房。使导管的侧孔分别位于右心房及肾下下腔静脉,用止血带将心包外下腔静脉及肾静脉以上的下腔静脉勒紧,同时阻断肝门。此时既阻断了肝脏的血流又维持了下肢血液回流入心。可充分地暴露损伤部位进行修复。B.经股静脉气囊导管分流术:采用24F、28F气囊导管经股静脉插入,直至肝上的下腔静脉,应用气囊隔离肝后损伤的下腔静脉。在阻断肝血流的同时使下肢血液回心。优点是不开胸,但导管需直接经股静脉插入,术后可发生静脉栓塞等并发症。C.经下腔静脉气囊导管分流术:在肾静脉平面下方切开下腔静脉,向上插入气囊导管至横膈以上水平。气囊内注入空气或水,用止血带勒紧肾静脉平面以上的下腔静脉,并阻断肝门。以上几种方法的目的都是先控制出血,对肝损伤清创后,直视下修补损伤血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缝合修补术、补片修补术、端端吻合术、血管移植术。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病人死于手术中。一些作者认为此术式有一定的弊端,但对填塞止血、直接修补失败者仍可采用。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A.病人为青壮年;B.损伤一经确诊,纠正休克的同时早期手术;C.休克期越短越好;D.应有固定的肝外伤救治小组。
总之肝脏大血管伤病情危急,处理困难,病死率高。入院前的积极救治和纠正休克很关键。近年来手术治疗倾向于直接缝合修补或分期治疗,腔内分流术仍需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