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中无真红可归为“瘀证”、“血证”、“癥瘕”等范畴。但上述之名均各有偏侧,不能全面概括真红的临床特点。由于本病病机以血瘀为源,外感内伤而致血脉阻滞,瘀血阻络,血行不畅溢于脉外,瘀血停于胁下,则出现积块。因此血癥更能概括真红“瘀”、“血”、“癥”的临床特点,符合祖国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本病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与外感邪毒、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有关。内因与情志郁结、体质阳盛、肝实阳亢、阴水亏弱有关。内外因相合,终致骨髓增生亢进,血气过盛,血瘀气滞而发为本病。外感热邪,或体质阳盛阴虚,血分蕴热,则见身热心烦、面红目赤、手足红紫、出血等;血瘀气滞,瘀阻脉络,则见面唇紫黯、肋下积块、手足麻木、舌色青紫等;肝实阳亢,血随气逆见头疼眩晕、耳鸣口苦、烦躁易怒、胁肋灼痛等;阴水亏弱,内热蒸迫,则见腰膝酸软低热虚烦、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颧红耳赤等。
总之本病病位在骨髓,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虽病因有多端,但基本病机是血瘀气滞,气血有余。虽本病血瘀气滞的病机贯穿疾病始终,但由气血阴阳,脏腑虚实,邪正盛衰之偏重不同,各有其分证证候特征,具体分型如下:
1.血瘀气滞型证候:面色暗红,口唇紫黯,肌肤甲错,胸胁满闷或心下痞满,或呃逆不适,或胁下积块,痛有定处,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g,生地15g,桃仁2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0g,郁金10g,柴胡10g,甘草6g,川芎10g,三棱10g,莪术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