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房性期前收缩 > 正文

房性期前收缩的西医治疗方法

2、钙离子拮抗药:对房性期前收缩也有明显疗效。维拉帕米(异搏定)40~80mg/次,3~4次/d。不良反应有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甚至窦性停搏等,应密切观察。心力衰竭、休克、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禁用。地尔硫卓(硫氮卓酮)30~60mg/次,3~4次/d。钙离子拮抗药不宜与洋地黄合用,因为其可显著提高洋地黄血中浓度,易导致洋地黄中毒。

3、普罗帕酮(心律平):100~150mg/次,3次/d。

4、莫雷西嗪(乙吗噻嗪):0.1~0.3g/次,3次/d。维持量0.1~0.3g/次,每12小时1次。

5、胺碘酮:0.2g/次,3次/d,2周有效后改为每天0.1~0.2g维持量。注意勤查T3、T4以排除药物性甲亢。口服胺碘酮起效慢,不良反应较多,仅用于上述药物疗效不佳或症状明显患者。

6、苯妥英钠:对因洋地黄毒性反应所致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均有效。也可用于其他原因引发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对明显少尿或肾功能衰竭而不宜服用氯化钾伴有房性期前收缩者尤其适用。苯妥英钠能减弱心肌收缩力,对房室或心室内传导功能的影响较小。100mg/次,3~4次/d。

7、洋地黄:过量的洋地黄可引起室性期前收缩,但适量的洋地黄可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特别是由心力衰竭引起的房性期前收缩。服洋地黄后可使期前收缩减少或消失。地高辛0.25mg/次,1~2次/d,连服2~3天,再改为维持量0.125~0.25mg,1次/d。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