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症状文章 > 大肠癌 > 正文

腹块、贫血、大便性状改变需警惕大肠癌 养成定期排便习惯可预防大肠癌

腹块、贫血、大便性状改变需警惕大肠癌

人的大肠大约长1米左右,位于人体的腹腔内,包括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其主要作用是接受经小肠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并吸收水分,余下的废物就是粪便,停留在直肠,定期排出体外,一般每天1~3次。以上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大肠癌。

近年来随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已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整个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第3~6位,且发病情况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大概增加了二倍,已接近西方国家的发病情况。

怎样才能发现大肠癌?由于大肠在腹腔内,当肿瘤比较小时,症状往往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增长及所处大肠的部位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如:长在右半结肠(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偏右区)的肿瘤由于此处粪便尚未成形,通过多无障碍,会因肿块或肿瘤表面出血表现出腹部出现肿块、贫血、消瘦;而肿瘤长在左半结肠(横结肠左区、降结肠、乙状结肠)时则因粪便已基本成形,加上肿瘤毒素的刺激,临床上可有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大肠表面常有黏液或血液,甚至出现肠梗阻等,而直肠癌的早期表现则很像痔疮出血、痢疾等,晚期由于肠道的狭窄,可有大便形状变扁、变细或表面带沟等,正是因为大肠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率可高达40~70%,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大肠癌的治疗效果主要决定发现的早、晚及治疗方案正确与否。临床根据肿瘤侵犯肠壁深度、淋巴结情况、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分为四期:Dukes'A、B、C、D。临床治疗疗效差异很大,所以早期诊断很重要。

上一页1/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