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这种疾病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频繁的上厕所拉肚子,严重的话会引起全身脱水,甚至中毒的情况出现,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哪些中药能引起腹泻:
(1)大黄:本品苦寒沉降,善荡涤胃肠,峻下实热,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隘之功,主入阳明大肠经,攻积导滞,泻热通便。现代研究认为,大黄所含结合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肠,增加蠕动而排便,其作用缓和,服后6小时左右排下稀便或软便。由于鞣质所致,泻后有便秘现象。
(2)番泻叶:性味甘苦寒,具有泻热通便功效。其所含蒽醌类衍生物有泻下作用,服后常伴有腹痛,一般服后3小时即可泻下数次。
(3)芦荟:性味苦寒,具有泻热通便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芦荟蒽醌衍生物具有刺激性泻下作用,多伴有显著腹痛和盆腔充血。
(4)火麻仁:性味甘平,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本品含脂肪油约30%,又含挥发油、维生素B1等,有降压作用和滑润缓泻作用。
(5)郁李仁:性味辛苦甘平,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及油酸等,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
(6)甘遂:性味苦甘寒,有毒,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本品含三萜类,其中所含大戟酮、大戟二烯醇、α-大戟醇及巨大戟二烯醇的醇浸膏对小鼠有明显泻下作用,能强烈刺激肠粘膜,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蠕动增加,造成峻泻。
(7)大戟:性味苦辛寒,有毒,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大戟根的乙醚和热水抽出液均有剧泻作用。
(8)牵牛子:性味苦寒,有毒,具有泻下去积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本品所含的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能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强烈的泻下。牵牛子对人体有毒性作用,但不大,大量服用除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粘液血便外,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
(9)商陆:性味苦寒,有毒,具有泻下功效,使用剂量为5~10g。现代研究认为,本品含有商陆碱,引起中毒时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能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运动障碍等。
(10)巴豆:性味辛热,有大毒,峻下寒积,荡涤胃肠沉寒痼冷、宿食积滞,药力刚烈,有斩关夺隘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品含巴豆油34%~57%。巴豆油是剧烈的泻下药,口服半滴至1滴对口腔、胃肠等粘膜及皮肤均有强烈刺激作用,产生严重的口腔刺激症状及胃肠炎,在半小时到3小时内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其泻下作用主要是由于巴豆油在肠内遇碱性肠液,析出巴豆酸,刺激肠道,使分泌和蠕动加强所致。
(11)芒硝:本品咸能软坚,苦寒清热,有泻热通便、润下燥结、荡涤肠胃及善除燥屎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芒硝含有硫酸钠,尚杂有食盐、硫酸钙、硫酸镁等,硫酸根离子不易被吸收,在肠内引起高渗状态,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排下稀便,一般服后4~6小时排便,无肠绞痛等副作用。
以上介绍的11种中药如果服用不注意的话容易引起腹泻,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里用这些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否则会诱发腹泻疾病的出现,给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最后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肠绞痛肠胀气
很多新手妈妈对于宝宝出现肠绞痛与肠胀气不了解,容易把两者看为一,从而无法及时的控制宝宝的病情,有甚者还会让病情加重,所以宝妈需要对这两种疾病有正确了解,同时在宝宝出现不适的时候,要及时选择就医。下面先来说说区分肠绞痛和肠胀气怎么回事?
好多宝宝会经历肠绞痛,也有人把宝宝肠胀气误认为肠绞痛,用肠绞痛的缓解方法缓解肠胀气,这当然不管用,看看这两种病是怎么回事?
1、肠胀气,肠胀气的宝宝大部分也会在傍晚哭闹,宝宝会有不安,脸部涨红,腿弯曲,臭屁连连的表现,放屁会带少于大便,因肠道内气体多,出现泡沫大便,排便费劲,大便偏稀,次数较多都是肠胀气的原因。
2、肠绞痛,肠绞痛的宝宝会表现为突然大声哭叫,持续几个小时,或者一阵一阵的发作,哭的时候宝宝面部渐红,口周边发白,腹部胀而且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脚发凉,双拳紧握,喂奶和抱着都不能缓解,哭的撕心裂肺,最后可能会已排便,放屁,或者哭的立竭而停止,还有一种是睡眠不安,排便困难,吐奶。
肠绞痛和肠胀气区别有哪些
1、有的患者平时不注意合理的身体保健,可能会导致严重腹部疼痛的产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肠绞痛,肠绞痛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可能会引起肠道部位流血的症状,也可能会引起肠道缺血缺氧的症状。
2、一般肠绞痛的患者是在餐后15分钟左右,出现了严重的腹部疼痛的产生,患者还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的症状,有的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肠血管梗死的现象,对人的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
3、出现了肠胀气的现象,一般和肠绞痛有着本质的区别,肠胀气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小肠出现了吸收不良导致的这一现象,患者可能会引起心慌气短的产生,也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的产生,应该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