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的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也大不相同,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变化特点,同样结肠癌的年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结肠癌的各种特征表现。
(1)不同部位的结肠癌临床表现的差异
虽然结肠癌临床表现可以出现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腹水、肠梗阻、贫血等多种症状和体征,但不同部位的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可有较大的差异。如右半结肠癌,由于肠腔较宽、粪便稀,临床较少见到肠梗阻,便血也不多见,而腹部包块、贫血、消瘦、乏力相对较多见。左半结肠癌,特别是乙状结肠癌,由于肠腔迂曲,且相对较窄,而此时粪便已成形,故较易引起肠梗阻,同时便血也较多见。若为直肠癌,还可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形状改变等。
(2)结肠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
由于结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如上海市区居民从45~75岁,年龄每增加10岁,结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一倍以上),因此结肠癌好发于中老年群中。但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结肠癌低发区青年人结肠癌十分常见。
研究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时我国结肠癌患者的中位年龄50岁左右,较欧美报道的提前15年左右。欧美的结肠癌病人中40岁以下已属少见,一般只占2.2%~4.5%;30岁以下者更罕见,一般只占0.005%~2%。但国内在20世纪70年代文献中40岁以下者一般占35%左右,30岁以下者也占10%左右。可见当时结肠癌发病年龄提前,青年人常见结肠癌成为我国结肠癌流行病学特点之一。
但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这种情况已在逐渐发生变化。如上海市区1972~1974年共有2312例新发病结肠癌患者,其中30岁以下者114例,占4.9%,全部病人的中位年龄为58岁。但1990~1992年新发病结肠癌患者数上升到6069例,其中30岁以下者仅有51例,占0.8%,全部病人的中位年龄已达65岁。时间虽仅间隔20年,但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其年龄构成已与欧美相近。显然这是与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相关。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内陆地区及农村贫困地区结肠癌仍较低发。但临床医师不能以病人年轻而忽视患结肠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