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病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纤维化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训练、并发症管理和肺移植。
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可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吡非尼酮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减少胶原沉积,尼达尼布则阻断多种促纤维化通路。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光敏感、腹泻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长期家庭氧疗适用于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低于88%的患者,每日使用时间建议超过15小时,可改善缺氧症状、减轻肺动脉高压。便携式制氧机便于外出携带,夜间使用可预防睡眠相关低氧血症。氧疗需配合血氧监测,避免氧浓度过高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有氧运动和营养指导。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力量,缩唇呼吸帮助减少呼吸频率。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可逐步提升运动耐力。营养师会制定高蛋白饮食方案,预防肌肉消耗导致的呼吸功能恶化。
急性加重期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合并感染时根据病原学选择抗生素。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要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胃食管反流患者建议抬高床头、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定期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终末期患者评估符合条件后可考虑肺移植,双肺移植效果优于单肺移植。术前需全面评估心功能、营养状态及合并症,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移植后5年生存率约50-60%,需定期随访监测支气管吻合口并发症和感染。
肺纤维化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饱胀影响呼吸。每周3-5次低强度运动,运动时佩戴血氧仪监测。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记录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心态,参加病友互助小组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