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流血通常表现为鼻腔内肿物伴随出血,可能与鼻腔黏膜损伤、感染、过敏性鼻炎、血管异常增生或肿瘤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鼻息肉表面黏膜脆弱,机械性刺激如挖鼻、擤鼻过度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可表现为涕中带血或间断性渗血。日常需避免鼻腔刺激,出血时可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
合并细菌感染时,炎性因子侵蚀血管壁可能引发渗血,常伴随黄绿色脓涕、鼻腔异味。感染控制后出血多能缓解,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长期黏膜水肿易形成息肉,频繁打喷嚏会加剧黏膜血管脆性。典型表现为阵发性鼻痒、清水样涕伴血丝,需通过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及鼻用激素控制过敏。
息肉内异常增殖的血管丛结构紊乱,轻微外力即可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大且易反复。鼻内镜检查可见息肉表面迂曲血管,必要时需行电凝止血或手术切除。
极少数情况下出血性息肉可能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等肿瘤表现,特征为单侧鼻腔出血伴恶臭分泌物。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确诊后需手术彻底切除。
日常应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洁,避免干燥环境及烟雾刺激。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深绿色蔬菜以增强血管韧性。若出血持续超过一周、单侧大量出血或伴随视力改变、头痛等症状,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排除恶性肿瘤可能。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鼻内镜,监测息肉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