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手术可能会带来暂时性鼻塞、嗅觉减退等后遗症,但通过术后护理可以降低这些风险。鼻息肉通常由慢性炎症、过敏反应、解剖异常、遗传因素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术后黏膜水肿或结痂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这种情况一般在2-4周内逐渐缓解。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并避免用力擤鼻,有助于恢复。患者可能会经历分泌物增多和呼吸音粗重等症状。
手术创伤可能影响嗅区黏膜功能,约60%的患者在3个月内能够恢复嗅觉。主动闻嗅柠檬、丁香等气味可以帮助促进神经修复。嗅觉异常可能与术中器械牵拉或炎症残留有关。
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鼻腔黏膜黏连,发生率约为5%-15%。术后定期换药可以预防这种情况,严重时需要进行二次分离手术。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性鼻塞和头痛。
术中损伤筛前动脉分支可能导致出血,概率低于3%。填塞止血材料24-48小时后取出,并避免剧烈运动。出血风险与息肉基底血管丰富或高血压病史相关。
如果未控制原发病,鼻息肉的5年复发率可达15%-20%。长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以及合并过敏者需进行脱敏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高,复发的可能性越大。
术后建议增加维生素C和锌元素的摄入,以促进黏膜修复。选择鲑鱼、菠菜等抗炎食物也有助于恢复。恢复期间应避免游泳、潜水等鼻腔受压活动,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定期使用鼻用生理海水喷雾保持湿润,并在术后1个月复查鼻内镜评估愈合情况。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应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