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疾病常识 > > 正文

弱视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弱视是指眼睛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仅有轻微的屈光异常,但视力下降且不能通过矫正达到正常水平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弱视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斜视弱视通常发生在单眼,尤其是在4岁以下的儿童中更为常见。当一只眼睛出现恒定斜视时,大脑会主动抑制来自该眼的视觉信号,导致弱视的发生。这种情况越早发生,抑制作用就越强,弱视的程度也就越深。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因为两眼之间的屈光度差异较大而引起的。这种差异会导致两只眼睛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及清晰度不同,特别是黄斑区域的图像模糊,从而减少了双眼融合反射的机会,进而形成被动性的视觉抑制。如果屈光度差异超过3.00D,则更容易引发此类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高度近视、远视以及散光患者,尤其是那些没有佩戴合适眼镜进行矫正的人群。对于近视超过6.00D、远视超过5.00D或者散光至少为2.00D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发展成为弱视。幸运的是,这类弱视通过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失用性弱视也被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它发生在婴儿时期由于某些原因如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等导致光线无法正常进入眼球内部,影响了黄斑区接受正常的视觉刺激,从而造成视力发育不良。

先天性弱视或器质性弱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它可能与出生时黄斑出血或锥细胞排列异常有关。尽管有时候现有的检查手段难以发现明显的病变迹象,但这并不妨碍将其归类为一种器质性疾病。对于这种类型的弱视来说,其预后往往较差,即使采取治疗措施也可能效果有限。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