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感染途径
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的痰液,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小于10mug的痰滴可进入肺泡腔,或因其重量轻而飘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在室内通风不良环境中的带菌飞沫,亦可被吸入引起感染,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少量,毒力弱的结核菌多能被人体免疫防御机制所杀灭,仅当受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侵袭而机体免疫力不足时,感染后才能发病,其他感染途径,如经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等,均很少见。
三、人体的反应性
(一)免疫与变态反应
人体对结核菌的自然免疫力(先天免疫力)是非特异性的,接种卡介菌或经过结核菌感染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后天性免疫力)则具有特异性,能将入侵的结核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其扩散,使病灶愈合,获得性免疫显著强于自然免疫,但二者对防止结核病的保护作用是相对的,人体感染结核菌后,因具有免疫力而不发展成结核病,锻炼身体有助于增强免疫反之,麻疹,糖尿病,矽肺,艾滋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减低人体免疫功能,容易受结核菌感染而发病,或使原先稳定的病灶重新活动,年龄可影响人对结核感染的自然抵抗力,老人与幼儿是易感者,与老年时细胞免疫低下及幼儿的细胞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有关。
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为淋巴细胞的致敏与吞噬细胞功能的增强,入侵的结核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经加工处理,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之致敏,当致的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结核菌,可释出多种淋巴因子(包括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激活因子等),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细菌周围,吞噬并杀灭细菌,然后变成类上皮细胞及朗汉斯(Langhans)巨细胞,最终形成结核结节,使病变局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