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疾病常识 > > 正文

一个月的婴儿发烧症状 一个月的婴儿发烧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发烧怎么办

婴儿发烧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各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所以平时也是很容易生病的,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系统还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所以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那么,1个月的宝宝发烧怎么办?

1个月的宝宝发烧怎么办

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10天以内的婴儿,对热的耐受程度和反应强度均较成人差太多,所以,在保暖过度、包裹过多、或在夏天室温过高(大于30度)时,就可以了导致婴儿体温上升;有点出生2-3天的婴儿,因为妈妈乳汁不足,又未给小宝饮水或喂其余乳制品,而环境温度又较高或包裹较多,小宝就会发现体温升高、脱水、体重下降、尿少、烦躁不安等表现,称为“婴儿脱水热”;最危险的是,在冬春寒冷季节,有点父母怕小宝受凉,给小宝穿衣捂被过多,甚至把头脸上也紧紧包裹捂盖,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使小宝体温一直上升大于40度,导致惊厥(或称抽搐),重者昏迷,称为“捂被综合症”。所以,在喂养和护理婴儿的过程中,务必要知道婴儿的这些生理特点,以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当然,婴儿发烧也有一些是因疾病导致,特别是各种病原体导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毒侵袭性疾病等。婴儿感染性疾病除可导致发烧外,还应有其余的异常表现,父母应仔细观察,如:精神不好或烦躁不安,喝奶减少或拒奶、呛奶,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体温高而手上脚上发凉、肌肤发花,甚至发现面色发青、呼吸暂时停止、惊厥等严重特征,应及时去医院看看,以免延误病情。

婴儿发烧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在38.5度以下时,可打包降温,即把包裹小宝的被子打开散热。有的父母在小宝发烧时反而包裹更紧,这会使小宝体温急剧上升,甚至超过40度,所致惊厥发作,也就是总是所说的高热抽风。当体温超过38.5度时,可在打包降温的基础上,头部枕冷水袋(即在普通暖水袋内灌入自来水),外面包好毛巾;注意不要枕冰袋,因冰袋较硬,而且温度过低,婴儿肌肤薄,血循环不好,容易导致头部肌肤冻伤或压伤;也可以给小宝洗个温水澡或用温水擦浴(即用33度-35度的温水,轻轻擦洗小宝的头部、躯干和手上脚上),肌肤水分的蒸发可以使体内的一部分热量散失,使小宝的体温渐渐下降。忌用酒精擦浴,以防体温急剧下降或酒精经肌肤吸收后发现中毒反应。通过以上办法往往可使婴儿体温降致正常。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给小宝喂些温水,由于小宝发烧时,水分从肌肤和呼吸道丢失增加。各种退热药在婴儿期易产生毒性效果或导致出大汗、面色苍白等虚脱表现,应慎用。

宝宝发烧38度怎么办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水,要喝温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

2、温水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患/p>

3、温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

4、冰敷:可以少量适当使用冰敷,在宝宝儿前额、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位置冰敷或者冷敷。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冻伤宝宝的皮肤,而且6个月以内的宝宝也不宜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一般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一个月的婴儿发烧症状有哪些

宝宝的身体发育速度是很快的,而且还容易出现生病的现象,比如发烧等等,很多父母在发现宝宝发烧后,就会立即的使用退烧药物,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有的宝宝发烧是生理性的,这个时候盲目的服用药物就会让宝宝的正气受到损伤,还会让宝宝的体质变弱,那么宝宝生理性发烧的症状有哪些?

第一,宝宝生理性发烧的症状有哪些?生理性发烧是区别于病理性发烧的,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并没有生病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生理性发烧?可能是身体温度过高或孩子衣服穿的太多,很多父母总是怕孩子会冷,夸张的将孩子裹得跟粽子似的,或夏天时大人都热的受不了,还把孩子裹得严严的,孩子发热就很正常。尤其是婴幼儿,调节系统还不够成熟,当外部温度过高,超过体温调节限度时,就会出现生理性发烧。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要适当的通风散热或减少衣物,尤其是夏季温度过高时,开空调降温是可以的,只要注意别让孩子对着风口就行。也可能是脱水使孩子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这种情况主要给孩子多补水,另外注意饮食要清淡。

第二,头发热,屁股、耳朵不热,则为生理性发热,一个月一次正常,不用急,且对身体好,不要用药或用点中成药,如小柴胡、正柴胡、清开灵,返魂草,蒲地兰,健儿清解液等;板蓝根不要用。

上一页2/2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