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奇怪,我家宝宝好像长了三个蛋蛋……”
“宝宝的蛋蛋一个大,一个小,是发育不良吗?”
“宝宝的肚脐上有个凸起的鼓包,时大时小,到底怎么回事?”
遇到以上这些情况,宝宝很有可能是疝气了。
一、什么是疝气?
所谓“疝气”,通俗来讲,就是人体的某些连接组织没有完全闭合,就会导致腹腔内的肠管通过这个没有闭合的地方向外突出,形成鼓包。
当腹压增加(比如孩子哭闹、咳嗽或用力排便)时,鼓包会变大;而当腹压减小(比如孩子安静或平躺)时,鼓包又会变小或消失。
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发病率约为3%左右,以早产儿和男宝宝居多。而在小儿疝气中,以腹沟股疝和脐疝最为常见。
二、家有“疝气娃”,我该怎么办?
大多数腹沟股疝或脐疝,并不会引起宝宝疼痛或者不适,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疝气嵌顿,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肠管、睾丸坏死。
所以父母要引起重视,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就医
如果怀疑宝宝有脐疝或腹股沟疝,就要带宝宝就医,由医生来确定。
特别是当发现宝宝脐部或腹股沟鼓起的包块很硬,平躺不能变小回纳,一碰宝宝就哭闹不止,十分疼痛的时候,可能是发生了疝气嵌顿,此时不要自行推回包块,要紧急带宝宝看急诊。
2、尽量让宝宝少哭闹或咳嗽
为了避免疝气嵌顿,平时要尽量让宝宝少哭闹或咳嗽,抱的时候最好是平抱或斜抱,以减少增加腹压的机会。
3、脐疝多可自愈
多数情况下,脐疝可能会随着宝宝的发育而自己长好,在2岁之前自愈,因此一般建议家长等待,不需要马上进行手术。
4、腹股沟疝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一般很难自愈,一旦确诊,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孩子太小,手术和麻醉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对于腹股沟疝,医生通常建议1岁后再进行手术。但至于什么时候是最佳的手术时机,这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小孩轻微疝气怎样推拿
一般来讲,小儿疝气常常出现在出生后不久,常见的症状就是腹股沟部位有类似肿块的物质。有的中医认为小儿疝气是可以通过按摩等手法揉回去的,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其实,按揉对于缓解小儿疝气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病情太严重还是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小编这就来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
捣小天心5分钟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1.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
2.捣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主治:惊风抽搐、夜啼、目斜视、目赤痛、烦躁不安、小便赤涩、疹痘欲出不透等。
平肝2分钟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数5-10分钟
功效:清肺平肝
推补肾2分钟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推补脾2分钟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揉外劳宫2分钟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