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胶布粘贴法:
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人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弹性腹带法:
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3、手术治疗:
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小孩小肠疝气症状有哪些
小肠疝气属婴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俗称腹股沟疝气、疝气,男宝宝的发病率高于女宝宝,宝宝腹部压力增高时(比如宝宝哭闹、排便时)症状会尤其明显,平静时会有所好转。那么为什么婴儿易发生小肠疝气,婴儿小肠疝气的症状有哪些呢?
婴儿之所以易发生小肠疝气,主要是因为宝宝较小腹肌缺乏力量,腹膜鞘状突又处于未完全闭塞的状态,宝宝在进行排便、咳嗽、哭闹等腹压增高等活动时,肠管极易闯入半开放的腹膜鞘状突,这样在宝宝的腹股沟处或是其阴囊位置就会出现一个大包,也就形成了婴儿小肠疝气。
婴儿小肠疝气症状包括:
1、发病后宝宝会因疼痛而剧烈哭闹,并剧烈扭动身体,腹股沟处有一明显的包块,可直达阴囊、阴唇部位。如果宝宝平躺,按压该包块该包块可消失,宝宝同时会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
2、若病情继续发展,可导致疝块嵌顿,宝宝会有剧烈腹痛、哭闹、恶心、呕吐、发热、拒食等表现。此时包块用手按压已经不能自行消失。
3、宝宝的疝气包块如果能通过外部推按回到腹腔,称为可复性疝气,如不能反纳,病情的发展会引起宝宝肠梗阻、肠管坏死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