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有以下症状:
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乾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4、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小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孩子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家长可能都不太清楚,其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宝宝经常会患的一种疾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额感冒,通常在春夏季节,气温总是变化无常的,是很容易导致宝宝感冒的,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种疾病,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宝宝的鼻,咽喉等部位出现炎症,是需要积极进行治疗的。
小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第一招:千万不要“捂汗”
当孩子患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时候,一般会表现出打喷嚏、咳嗽、鼻塞、发热、流鼻涕等症状。很多老人就怕孩子凉着了,所以就建议给孩子多穿一点,捂出汗来就好了。但是孩子和成人不一样,体温的调节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捂出汗这样的办法不适合幼儿,小一点的孩子尽量去医院就诊,而不是单纯的保暖就够了。
第二招:千万不要随意喂“止咳药”
孩子患上病还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咳嗽,咳嗽的时候还会把刚吃的东西吐出来,晚上咳嗽的时候小孩子咳嗽难受,大人也睡不好。这个时候就有心急的妈妈去医院买一些止咳药给到孩子,其实这样没有大多的错,只是会给家长造成一个假象。比如说孩子不咳嗽以为感冒好了,实际孩子还在感冒,甚至严重的引发起肺炎。
第三招:多喝水是最简单的治疗办法
孩子多喝水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咽部细菌的冲刷作用,防止孩子细菌感染,也能补充孩子发热出汗丢失的水分。所以孩子患有上感,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让孩子休息好,孩子才能有力气对抗疾病。
如何进行预防呢?
1.家长应平时注重儿童的体育锻炼,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加强耐寒锻炼,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用醋熏蒸,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3.家庭成员患感冒时,应与儿童隔离,感冒流行季节不带儿童到人员密集场所;
4.平时不宜给儿童穿衣过多,随气温变化和儿童活动情况,及时穿脱衣物,出汗时应及时擦干,防止过热或受凉诱发疾病;
5.注意儿童日常营养的摄入,多进食蔬菜、水果,保证日常饮食的营养均衡;
6.服用“四根”姜汤(大葱根、香菜根、萝卜根、白菜根、生姜),用水煎后,当茶饮,每天1次,连服3天;
7.对于体弱及反复患病的儿童,可在冬春季服用左旋咪唑,剂量3毫克/公斤/日,分3次服用,每周连服二日,停5日,共持续3~4周,白细胞少或肝功能减退儿童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