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作为人体大的器官,其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引发我们的担忧。当皮肤上突然出现白斑,不少人会立刻联想到白癜风,陷入恐慌之中。事实上,皮肤出现白斑的原因复杂多样,并非只有白癜风一种可能。以下这5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白斑。
白色糠疹:儿童常见的“自愈性白斑”
白色糠疹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尤其是3 - 16岁的孩子。这种白斑通常出现在面部,如脸颊、额头等部位,偶尔也会出现在颈部、肩部及上肢。白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在1 - 5厘米,颜色比周围正常皮肤稍淡,呈现出淡白色,表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细碎的白色鳞屑。
白色糠疹的形成原因与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日晒过度以及糠秕马拉色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与白癜风不同,白色糠疹的白斑边界并不清晰,而且一般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多数情况下,白色糠疹无需特殊治疗,只要注意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日晒,适当补充维生素,几个月后白斑就会自行消退。
花斑癣:真菌引发的“传染性白斑”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这5种情况中危险的。它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作,夏季尤为常见。花斑癣的白斑好发于胸背部、颈部、腋窝等皮脂腺丰富且容易出汗的部位,形状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从淡白色到褐色不等,表面同样有细小鳞屑。
与其他几种白斑不同,花斑癣具有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衣物、毛巾等物品传播。如果不及时治疗,白斑会逐渐扩大,数量增多,还可能反复发作。不过,只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喷剂等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花斑癣是可以的。
贫血痣:先天性的“血管性白斑”
贫血痣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发育异常,通常在出生时或儿童早期就已存在,并且会伴随患者终身,但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实质性影响。这种白斑的形成,是因为局部皮肤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导致血管持续收缩,血流减少,从而使皮肤呈现出苍白色。
贫血痣的白斑大小和形状不一,边界清晰但不规则,好发于面部、颈部、胸部和四肢等部位。其鉴别方法较为简单,用手摩擦白斑及其周围正常皮肤,周围正常皮肤会发红,而贫血痣的白斑处不会发红,反而与周围皮肤的色差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其血管无法充血。贫血痣一般不需要治疗,若觉得影响美观,可通过化妆等方式进行遮盖。
炎症后色素减退:皮肤病愈后的“暂时性白斑”
当皮肤经历过湿疹、皮炎、烧伤、外伤或其他炎症性皮肤病后,在原有皮损部位可能会出现淡白色斑片,这就是炎症后色素减退。其形成机制是炎症反应破坏了局部黑色素细胞的功能,使得黑色素合成减少。
这类白斑的特点十分,它有明确的皮肤病或外伤史,白斑的形状和范围与原发病灶基本一致,边界清晰但颜色较浅。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在原发病后的1 - 6个月内,白斑会逐渐自行恢复正常肤色,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耐心等待皮肤自我修复即可。
无色素痣:出生即有的“稳定性白斑”
无色素痣是一种先天性的皮肤疾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发病率约为1/1000。它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局部皮肤缺乏黑色素而形成的白斑。
无色素痣的白斑通常为单个或多个,形态不规则,边界呈锯齿状,颜色多为苍白色或灰白色,常沿神经节段分布,比如在躯干一侧呈带状分布。无色素痣的白斑会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按比例扩大,但增长速度缓慢,且不会像白癜风那样突然扩散或增多。由于无色素痣对健康没有影响,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
当皮肤突然出现白斑时,先不要惊慌,应仔细观察白斑的形态、颜色、边界、分布部位等特征,初步判断可能的原因。但要明确诊断,还需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伍德灯检查、皮肤CT、真菌镜检等专业检查手段,由医生来确定白斑的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