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肤科临床诊疗中,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但其社会认知却长期存在诸多偏差。不少患者及家属一旦确诊,便将其与“绝症”画上等号,陷入焦虑与绝望。事实上,这种认知存在明显误区。作为皮肤科医生,有必要澄清关于白癜风的三个常见误解,帮助公众科学认识这一疾病。
误解一:白癜风是“不治之症”,等同于绝症
很多人认为白癜风无法,甚至将其视为“绝症”,这种观点与医学事实严重不符。从医学定义来看,白癜风是由于皮肤黑素细胞被破坏,导致黑色素生成减少或缺失而引起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白斑,属于一种慢性、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并非恶性疾病,更不会直接威胁生命。
临床数据显示,通过规范治疗,约60%-70%的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的白斑可实现复色。治疗方式包括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光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手术移植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病情分期、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即使是病程较长的患者,也能通过治疗阻止白斑扩散,改善外观,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白癜风绝非“不治之症”,更不是绝症。
误解二:白癜风会传染,需刻意隔离患者
社会中普遍存在对白癜风患者的“隔离心理”,认为其白斑具有传染性,这是另一个典型的认知误区。传染病的发生需要具备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要素,而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遗传、精神因素等相关,不存在病原体,自然也就不具备传染性。
无论是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生活,还是蚊虫叮咬,都不会导致白癜风的传播。刻意疏远或隔离患者,不仅毫无科学依据,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伤害,加重其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治疗的效果。正确的态度是尊重和接纳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恐惧。
误解三:白斑扩散就是病情恶化,无法挽回
部分患者发现白斑扩大或出现新的白斑时,便认为病情已“恶化到无法挽回”,从而放弃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白癜风的病程具有波动性,白斑扩散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精神压力过大、暴晒、外伤、内分泌紊乱等,并不等同于“病情恶化”。
事实上,及时干预扩散期的白癜风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通过调整治疗方案(如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进展)、避免诱发因素、配合心理疏导等方式,多数患者的扩散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得到控制。即使白斑面积较大,也可通过后续的复色治疗逐步改善。因此,发现白斑扩散时,患者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而非盲目放弃。
白癜风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慢性色素脱失性疾病,既不致命、不传染,也并非无法治疗。公众和患者都应摒弃“绝症”“传染性”“扩散即恶化”等错误认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疾病。患者需树立治疗信心,尽早接受规范诊疗;社会则应消除偏见,给予患者理解与支持。通过医患配合与社会包容,白癜风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拥有平等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