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烯作为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因其良好的溶脂性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作为溶剂用于清除各种油脂、树脂、粘合剂等,还应用于电镀前的零件清洗、电子元件清洁、干洗行业、污渍处理及作为多种化学品的介质溶剂。
然而,三氯乙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皮肤接触可能导致皮炎、湿疹,以及皮肤干燥开裂,进而引发感染。在生殖健康方面,有研究表明,接触三氯乙烯的女性员工面临更高的流产、早产风险,且怀孕期间高血压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尽管恶心呕吐的比例较低,这一现象或与其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相关。
该化学品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可能伤及肝脏、肾脏和心脏。急性中毒情况下,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吸入、皮肤接触或口服)可迅速导致昏迷,高浓度吸入会引起眼部和呼吸道刺激。数小时后,中毒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嗜睡等症状,严重时会发展成谵妄、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中毒还可能累及三叉神经和心脏功能,肾脏受损也是常见后果。口服摄入则更多表现出消化系统症状和显著的肾脏损伤。
长期或反复暴露于三氯乙烯中,可能导致持续性头痛、乏力、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炎症、心脏损害、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和肝损伤,皮肤损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体而言,三氯乙烯属于低毒性麻醉剂,可通过呼吸、消化道及皮肤被人体吸收,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显著,并可能带来后续效应,麻醉效力接近氯仿。中毒症状轻则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步态不稳、疲劳、易激动、睡眠障碍、肢体麻木等;重则可引发谵妄、抽搐、意识丧失、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以及中毒性肝炎和三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嗅觉、味觉减退及面部感知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