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风热感冒所引起的咳嗽通常伴随着发热、鼻塞、舌苔黄腻、有黄痰等症,此时应适当清热、泻肺火,如用鱼腥草、桑白皮、黄芪等煎茶。而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可表现为寒咳,常伴随着流清鼻涕、舌苔偏白、咳痰白,没有明显的喉咙痛,可以用苏叶、杏仁、荆芥、防风等煎茶。注意此两味茶饮均不宜久服,同时避免冷饮凉食、肥甘油腻类食物。
秋燥综合征,仅靠补水不够还应对症处理
病例三
58岁的杨女士最近总是口干舌燥,每天早上洗脸感觉脸上紧绷绷的,唇部也出现脱皮等现象。她本来就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这些年遵医嘱,除了按时服药,还养成了良好饮食、喝水习惯。即使平时不渴,也注意定时让自己补水。为对抗秋燥,她有意识地多喝水,坚持十几天下来,杨女士渐渐感觉有些不对劲,先是胃胀、食欲不振,偶尔还会感觉头晕、心慌。她赶忙去医院看医生,检查后没有大碍,专家表示应是过量喝水惹的祸。
【保健提示】
李文龙介绍,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系列秋燥综合征。
“现在很多人推崇多喝水来促进体内代谢,多喝水能防燥,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管栓塞,预防中风,但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喝水方法。”李文龙说,若方法不当,摄水过多,可能加重心、肾负担,反而危害身体健康。
秋燥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对于“秋燥耗损津液”这一类型的人,一般多饮水,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的水果,能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效果。但燥咳并非喝水或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就能解决问题。其次,秋天燥邪太过的人,会对人体的肝气造成损害,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等问题,这时不但要润燥,还要疏肝解郁。此外,秋燥中的凉燥容易滞涩气机,这类患者会出现胸闷喜叹气、两肋容易胀痛、嗳气、郁郁寡欢、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易出现乳房胀痛甚至痛经等症状,此时仅润燥不够,还需对症处理,使人体气机得以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