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0555-8222278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成立于1958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雨山湖畔,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急救、康复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本市患者就诊量最大、硬件设备最先进、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是东南大学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是省内外近十所大、中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之一。 医院现占地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74万平方米。目前设有40个临床、医技科室;实际开放床位为920张;在岗职工1625人,专业技术人员14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44人;护理人员711人,病房护理人员516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达154人,中级职称人员461人,初级职称人员575人;医学博士、硕士92人,在职研究生112人;医院年门急诊量85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3.8万人次,年手术量1.3万余台次。 医院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加强学术交流和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近三年来,开展的三新项目50项,获得科研立项64项,各种科技成果奖43项,临床医护人员发表专业论文共292篇,医院开展国家级继教项目6项,省级继教项目10项,市级继教项目46项,院级继教项目96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规范化培训住院轮转医师共计176人,接受实习生培养共计891人。与安医大联合举办了三届在职研究生进修班。 人民医院新门、急诊楼建设项目作为马鞍山市重大民生工程,被市人大列为2008年的重点建议案,是2009年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该项目包括新建门诊楼、改造急诊楼及门前广场等辅助工程,其中,新门诊楼建筑面积为15300平方米,项目于2009年2月开工,2010年底竣工并投入试运行,急诊楼改造面积为4500平方米,2011年4月开工建设,2011年10月竣工。广场改造2700平方米,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2011年底建成了面积达1500平方米居省内一流建设标准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成功申报成为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正式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为本市各医疗机构培训各层次医务人员1万1千余人次。 随着全市民生工程项目之一的医院新门诊、急诊楼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医院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加快,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新门诊大楼内部环境更加整洁、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就诊流程更为合理。 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了一站式服务、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分层挂号、一人一诊室、“一卡通”和排队叫号系统、自助挂号、缴费和查询服务,极大地改善患者就诊环境,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安全、便捷、快速、高效的诊疗服务。 与此同时,医院还以“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创建平安医院”等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安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把“厚德精医、仁爱惠民”的服务理念融入贯穿到医院的每项具体工作中去。多次被安徽省卫生厅、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医院”、“十佳单位”、“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 2008年初,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全市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内较早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确立了以 “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及“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为核心内容的马鞍山市卫生体制改革。同年6月,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以集团化管理为平台,实施区域内公立医院资源整合”的改革序幕。新组建的市立医疗集团履行政府办医职能,将不同产权的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集团化的紧密型医疗实体,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业监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开”。 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最大一所公立医疗机构,近年来,在集团化体制框架下,不断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以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抓手,以目标考核为手段,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目的,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全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业务指标显著改观。 通过实施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医院绩效改革体系改革,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 通过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缩短了患者住院周期,控制了医疗服务成本。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全覆盖,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在全院牢固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2010年,在医院青年卫生志愿者的基础上,以人民医院为主体组建了集团的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先后获得“安徽省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等多项荣誉,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近年来,在集团化的体制框架下、以资源整合为纽带、以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为依托,先后组建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儿童医学中心、药管中心、信息中心等,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资源共享最大化。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0556-5866218(客服中心电话),0556-5542376(办公室),0556-5866132(专家门诊)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广东医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是安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医院编制床位1100张,设有21个病区,45个临床医技科室,设有两个研究所(腹腔镜和心血管)和一个司法鉴定所,是省政府指定的医学鉴定医院。在职职工115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70人,其中正高42人,副高90人,中级345人,研究生91人。有40余名专家被安徽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聘为兼职正、副教授。 医疗设备 医院购置了西门子高端64排128层CT、1.5T核磁共振系统、东芝全数字化SSA-880型专用心脏彩超、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进口外科手术显微镜、多款高清内窥镜(腹腔镜、胃镜、小肠镜等)系统、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200多件(套)高尖端医疗设备,1200余件(套)常规医疗设备。 学科建设 医院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各学科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超声科、病理科、感染病科被评为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儿科、肾内科、产科、麻醉科被评为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眼科、介入放射科被评为市级临床医学特色专科。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专科被评为安徽省十二五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学科。 科教兴院 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教学、科研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保障了疑、难、危、重、急患者得到高质量救治。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数十项。“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等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消化道早癌诊疗临床研究”项目组荣获了安庆市政府颁发的2011年安庆市第一批产业创新团队称号。医院承担着安医、皖医等多所医科大学临床教学任务。近年来,举办了国家级、省市级继教项目50余项,荣获市科技进步奖40余项。 人才培养 医院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积极引进研究生及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储备。每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全国知名医院进修深造,不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院进行技术指导,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全面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 信息化管理 医院积极落实医保、新农合惠民利民政策,对住院的医保、新农合、单病种患者实行差额预付,院内即时结报,对优抚和医疗救助患者实行一站式服务。基于门诊一卡通的自助服务平台,既可让患者自助刷卡打印检验报告单、在各楼层自助挂号缴费,又可自助查询消费清单、参与满意度调查,自助投诉,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 热心公益 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认真完成对口支援任务,开展各种义诊咨询活动;与中国侨联开展了“健康光明行”活动,让众多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筛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依法进行伤残鉴定和医学鉴定;积极参与卫生突发事件救援工作,在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救助中行动迅速,充分彰显了社会公益性。 优质服务 门诊常年实行“错时服务”与“无假日门诊”,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就诊与用药咨询,以及导诊、电话、饮水、轮椅、医师信息、收费标准等便民服务。24小时开放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及微笑服务,优化就诊环境与服务流程。 医疗技术 医院先后开展了冠状动脉行PTCA及支架安装术,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脊髓肿瘤显微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ERCP联合PTCD胆管支架置入术,双镜联合手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胆道探查及胃肠手术,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脊柱侧弯矫形术,骨科关节镜手术,腹腔镜肾及肾上腺手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超声内镜诊疗技术,胶囊内镜诊疗技术等项目。 医院荣誉 市一院先后获得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安庆市平安医院、安庆市文明标兵单位、安庆市诚信医院等多项荣誉,自2007年至2011年连续5年,在安庆市医疗卫生系统目标任务考核、医院管理年暨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区分别荣获“全国卫生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和“全省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称号。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0554-3320706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淮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蚌埠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国家级“敬老文明号”、“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诚信医院”、“医德医风示范医院”以及“淮南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医院设置床位1421张,职工1814人, 高级职称18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9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5人,享受各级政府津贴3人。 设置37个临床科室,医技19个,临床检验中心、体检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4个;拥有淮南市仅有的“十三五”省重点学科5个(眼科---安徽省唯一眼科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神经内科、护理学科---省级重点培育专科,骨科---省级重点特色专科);拥有淮南市仅有的“十二五”省重点学科5个(眼科、普外科、肾内科、老年病科、护理学科)和安徽省“江淮名医”4名(王琦主任、张梅主任、周萍主任、张延顺主任)以及市级重点学科17个(市级重点学科:眼科、骨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医学影像中心、儿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感烧伤整形科、感染科;市特色专科: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急诊科、血液内科)市级医疗专业质量控制中心26个(急诊医学、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肾脏病、麻醉、感染病、消化内科、内分泌与代谢病、呼吸内科、肿瘤、病理、肺癌、超声、康复医学、医学美容、医学装备、核医学科、病案)。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医教研“三位一体”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是安徽21家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中,同时拥有“首批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9家医院之一。医院创办了《临床眼科杂志》、《中国基层医药》、《实用心电杂志》等全国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CN医学杂志。医院建设的“临床基因与研究实验室”是省内市级三甲医院唯一的规范实验室,“淮南市睡眠医学中心”是省内首家规范、规模性市级睡眠医学中心。医院坚持以医疗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两翼,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牢固确立了在皖北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急救中心地位。 医院拥有西门子 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10M直线加速器、GE 1.5T核磁共振、 柯达DR系统、西门子ARTIS F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飞利浦IE33彩超、GEVV7 Pro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骨密度仪、体外循环机、日本希森美康五分类血球仪、史塞克高清腹腔镜、美国施乐辉关节镜、美国强生超声刀、美国ARROW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后段玻璃体切割机、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临床检查诊断准确、快速、高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院由总院、市传染病院、西区、洞山服务社区和教学中心构成,呈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医院病房大楼是淮南市重点建设的一项民生工程,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楼高21层,设置床位760张,配有15个洁净层流手术间和设施先进的消毒供应中心、输液配置中心等,中心吸引、中心供氧、中央空调、床头传呼系统以及数字智能化系统一应俱全。新病房大楼的启用掀开了医院规模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崭新一页。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新门急诊医技楼也已投入运营。集普通门诊、感染门诊、急诊、医技及各辅助功能于一体,建成使用后大大改善了医院诊疗环境,提升了服务功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诊疗新需求。 医院数字化建设成绩显著。新HIS系统全面上线,通过电子病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在国家卫计委“十二五”建设成果展中,我院以信息化建设为亮点,在全国255个地级市医院中脱颖而出,并位列地级市医院建设成效显著的9家医院前列。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伴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号角,将继续坚持公益性质,恪守“崇德 仁爱 精诚 拓新”的院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促进人民健康为根本,矢志呵护全市380万人民的幸福与安康!
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0551-63616124(门诊办公室),0551-63616026(总值班)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建院于1953年,其前身为安徽省立精神病医院,1970年更名为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建院初期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80年代起逐步增加综合科病区,使我院成为以精神科为主、综合科为辅的大型现代化三级医院(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1992年经安徽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心主任由合肥市精神病医院院长兼任。2002年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临床学院正式在本院挂牌。 精神科病房和门诊条件全国一流,拥有编制床位930张,其中近50%为家庭化、全开放式病房,设有心身疾病科、神经症科、老年病科、儿童青少年科、重性精神病科、神经内科、司法鉴定科、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验室、遗传室等科室,可收治各种轻性心理障碍、重性精神障碍、酒精药物依赖、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儿童心理问题、老年期痴呆和各种心理疾病、需要临终关怀的病人等,技术水平全省领先。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提供各种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以及精神分析(包括梦境分析)、系统家庭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等系统心理治疗。并设有睡眠障碍、性心理障碍等特色门诊。我院于1997年起开通的心理健康咨询热线(3666903,每天19:00—21:00)已经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专业心理咨询热线。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实验室及辅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多排螺旋CT、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睡眠脑电图、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血球分析仪、B超仪、800mAX- 线机、染色体分析仪、ECT治疗仪、全自动呼吸机、麻醉机、多参数监护仪等,足以满足临床辅助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教学医院,多年来一直承担安医大等多所医学院校的《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我院是省政府指定的安徽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负责本地区的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精神和智力残疾鉴定、劳动能力和医学等鉴定,并负责全省范围相关的复核鉴定;下辖的安徽博大心理治疗师培训中心,承担全省心理咨询员、心理治疗师的资格培训任务。我院还是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和安徽省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除承担合肥地区的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教学、科研等工作外,尚同时担负指导全省精神卫生工作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任。
安徽省儿童医院 0551-62237114
我院筹建于1982年,1990年开诊,在几任领导班子的辛勤努力下,尤其是2007年以来,在以金玉莲院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职工本着“仁爱、厚德、和谐、创新”的治院精神,励精图治,不断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设备先进、学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会长单位,安徽省儿童急救中心,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首家成员单位。担负着全省近2000万儿童医疗保健任务和危急重患儿的医疗救护工作。医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医疗用房7.2万平方米,2010年新建的十六层门诊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2012年老住院楼改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13年4000平方米的安徽省儿童急救中心楼竣工投入使用。2.7万平方米的感染性疾病门诊住院综合楼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医院开放床位将达到1500张。目前医院开放床位1200张,开设25个病区,11个医技科室,30个临床专科。年门诊量1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4.8万人次,年住院手术1.3万多台次。全院现有职工1300人,中级以上职称326人,其中高级职称110人,担任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体负责人32人。现代化医疗、科研设备不断充实,2010年利用奥地利政府5000万元贷款购置的全国一流带环境体验的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已经投入使用。医用设备总值达1.5亿元,为诊断、治疗的高效率、高质量和进行科研提供了雄厚的技术保证。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内科系统设有新生儿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心血管内科等,急救中心设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院前急救转运、急诊综合病房、PICU等,外科系统设有普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新生儿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整形科、大五官科等。新生儿科、普外科已分别开设两个病区,呼吸内科已开设三个病区;新生儿科、小儿心胸外科、小儿骨科系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医院同时被评定为全省儿科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全省妇幼医护培训基地。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战略,鼓励开展新项目,支持临床科研,在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小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等先天性畸形、小儿脑瘫、、、肾病、先天性骨关节畸形、小儿先心病诊治以及、恶性化疗、儿童保健等方面均居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医院成为全省儿科的医、教、研中心。2013年4月安徽省儿童急救中心落户我院,2013年5月我院正式加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直文明单位”、“全国院务公开先进单位”“安徽省诚信医院”“合肥市消防安全能力建设4A级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等各种荣誉称号近五十项。在医院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为迅速改变我省目前儿童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儿科医师紧缺的现状,充分发挥省儿童医院在全省儿科的龙头带动作用,由我院牵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首家儿童医疗协会,为全省儿科医师搭建一个科研工作、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的平台。协助卫生厅出台了《安徽省“十二五”儿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对全省基层儿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成立安徽省儿童急救中心,开通安徽省儿童“120”,构建了一个以省为龙头,地市县为枢纽,乡镇村为网底的覆盖全省的五级儿童医疗救治与急诊急救体系。
芜湖市中医医院 0553-3838500(服务热线),0553-3870945(医务科)
安徽中医药高专附院芜湖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8年,建院至今有50年。是安徽省创办最早的中医院之一。医院始建初期就有老中医李少白、徐少鳌、戴勤庶、戴勤瑶等专家闻名省内外。医院素享“江南中医一枝花”的美誉。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医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目标明确、管理规范、群策群力、开拓进取,现已成为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融中西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指导下级中医医院业务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市级重点中医院。1995年荣获三级乙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1996年荣获省十佳中医医院,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省诚信医院, 2007年荣获三级甲等中医院,2008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医院拥有门诊综合楼、住院病房楼、急诊楼、制剂楼和行政楼等一批建筑群,业务用房面积近20000平方米,开设病床400张,设有20个主要临床科室、67个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15个医技科室。在编职工有515人,其中卫技人员427人,高级职称和知名专家70人,中级职称145名。人才济济,专家云集,各科专业技术人员形成梯队,技术力量雄厚。 2006年12月,芜湖市委、市政府决定,芜湖市中医医院成建制并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有利于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临床与教学相长。医院在城南新院区占地百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开设病床1200张。2008年被列为芜湖市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城南新院区的建设是芜湖市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芜湖的大中医格局已经形成。 医院拥有全进口美国GE全身螺旋CT、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CR、德国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美国梅里埃全自动培养仪、美国德灵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等一大批国内外高精尖医疗设备、仪器和先进设施。医院以“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为发展战略。中医院人无不为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 医院现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高血压治疗中心;三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高血压治疗中心、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骨伤科;五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推拿科、心血管科、肛肠科、消化科、针灸科。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病建设项目——高血压治疗中心,创建已有8年,在皖南地区享有盛誉。高血压治疗中心设有专家门诊、专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该科开展的“中风单元”治疗项目,对临床各期中风患者以“醒脑通窍”针灸疗法为主,配合各种综合治疗,使一大批中风患者恢复了生活和工作能力。 省重点中医专病——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集推拿、牵引、熏蒸、中药汽化、低温透敷、药浴、酒浴等为一体,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其疗法中医特色显著,具有疗效好,简、便、廉等特点。该中心开展的CT引导下胶原酶注射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以中医正骨术享誉皖南和沿江地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有120张床位、30多名专业医师。该科始终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治疗原则。坚持“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传统中医特色,坚持无创或微创人性化治疗理念,减少了手术对病人生理和心理的负面干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骨伤科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成功开展了严重复合伤救治、断指再植、带血管神经组织瓣移植治疗骨折及软组织缺损、颈椎、腰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植骨融合术、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肩关节置换术、先天畸形矫正、骨肿瘤等高难度手术。 医院的中药饮片品种有500多种,医院制剂室根据中医传统有效的协定处方生产出自制中成药68种,不仅有传统的丸、散、膏、丹,还有胶囊、冲剂、洗剂、糖浆等新剂型。 医院先后接待了德国、意大利、瑞典、日本、新西兰、及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的地区的医学代表团来院参观访问。加强国际、院际之间的双向合作和学术交流。医院还组派中医医疗小分队赴俄罗斯、瑞士开展以中医骨伤推拿和针灸为主的医疗服务。多次派员参加卫生部组织的赴南也门、阿联酋、坦桑尼亚等国的援外医疗队。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治院方针,近五年共承接了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市级科研课题11项,荣获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中医专著1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3篇,在国际及全国学术会上交流论文四十多篇。 随着新院区的建成开诊,芜湖市中医医院—江南中医一枝花,一定会绽放得越来越绚丽多彩。
宿州市立医院 0557-3023446
在古老的宿城,拥有一座近百年历史、百名专家、百姓信赖,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她就是。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民爱医院,诞生于1913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医院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规模功能强大、学科设备齐全、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精湛、人才资源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沧桑砥砺;近一个世纪的春华秋实,岁月峥嵘。今天翻开厚重的历史卷章,凝视泛黄斑驳的照片,市立医院人发现岁月的流程留下的是医院孜孜不倦的奋进足迹,传承的是市立医院人永不磨灭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市立医院人以生命与希望为主题,坚持“病人至上、安全为天”的理念,坚持“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战略,谱写出一曲曲与时俱进谋发展,励精图治敢为先的新篇章。先后荣获省职业道德先进单位、“三下乡”先进单位、全省首届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市级文明单位、市十佳文明窗口单位,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称号。医院规模:市立医院地处宿州市南关主干道汴河路与淮海路的交汇处,周边是繁华的闹市区,东与汽车站、火车站相望,西同合徐高速路相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史上形成的南关大医院,早已在皖东北人民的心目中享有盛名。“看病到南关大医院”,至今仍是广大群众的口头禅。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近两年来,医院屹立潮头,破浪奋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扩大规模,为患者营造了一个优美温馨的就医环境,加快了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医院占地面积为463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2000平方米,经过总体改造、扩建,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外科大楼、门诊大楼、干部病房楼林立而起,供气、给氧、空调、电话、电视的设置,观赏的花坛、休闲的阳台、宾馆式的服务,无不崭露出现代化的气息。为更好地适应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缓解医疗用房紧张的状况,医院又投入巨资,正在兴建整体设计23层,高达91.8米,建筑面积为43388平方米,可设17个病区,容纳800张床位,并配有自动消毒、智能化弱电、净化手术室、中心供氧和中央负压吸引等四大系统的住院部大楼。这项重点民生工程竣工后,将成为全市最好的住院诊疗中心,载入宿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史册。科室设置:全院在职人员841人,其中高级专家105人,中级技术人员376人,编制床位580张,实际开放床位700张。设有23个病区,40多个专业科室。拥有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外科、骨科、脑外科、胸心外科、消化内科、泌尿科、妇产科、儿科等重点学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男性不育科、血管外科、血液病、治疗等特色专科。科室设置的细化,给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医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引进一批硕士研究生,又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开办了研究生班,形成了一批过硬的人才梯队,占踞了宿州市医疗技术的制高点,不断报出的医疗科技创新成果,昭示出医院拔尖人才的资源优势,目前全院有6名高级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科建设:近几年来,医院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的要求,加强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带动相关学科,由相关学科搭建技术平台,形成特色优势,打造自身品牌,叫响医疗市场。医院为学科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既积极开展,又稳中求进。在加强指导的同时,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同院内的10个重点学科、16个一般学科的带头人签订了学科建设发展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并逐一抓好落实。2007年,我院成为安徽医科大学宿州临床学院,神经内科被认定为安徽省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被市确定为重点学科。省、市和院的重点学科及特色专科确立科研的主攻方向,瞄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地开展了一批高难度手术。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胸心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肿瘤外科左半叶肝叶切除术、骨一科经皮锥体成形术、骨二科双侧人工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术、普外科外周血管狭窄及支架置放术等均获成功,填补了全市医学界的多项空白。设备齐全:医院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了26台套先进的医疗设备,意大利C型臂血管造影机、德国机、美国多排螺旋CT、德国移动C臂、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当今世界先进的钬激光治疗仪、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数字胃肠机、透析机等,总价值5000万元。及时安装,投入使用,这些设备不仅在本地处于领先地位,其中C型臂血管造影机、体外循环机、钬激光治疗仪达到省内一流水平。随着检查、治疗等项目开展的增多,业务领域得到扩大,大大方便了本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就诊。科学管理:2006年以来,医院新的领导班子,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团结协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医疗安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将31个行政科室合并为八部一办,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着眼于公平、公正、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病员及家属对话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引导全院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医院的发展上来。按照医院“以质量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以人民健康为宗旨”的管理工作方针,全院上下齐努力,规范诊疗流程、落实核心制度、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技水平,走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发展的新路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人们心目中近百年老院焕发出青春,“诚信医院”、“群众满意医院”如日中升。优化服务:市立医院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为人民的健康多办实事。从方便患者就诊着想,精简、划价、收费程序,在门诊实行了预检、分检制;组建了一支专业服务队伍,统一管理、统一服饰和标识、统一推行“一站式”服务,从导诊咨询到就诊、检查、住院、出院回访,把微笑和亲情服务贯穿于全过程,让病人放心、舒心、称心。设立了特困病房,救治了特困患者。建立健全了监督机制,主动接受并及时处理病人的投诉,密切了医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医院的信赖,近两年综合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文化建设:医院在加强文化建设中,注重在特色上狠下功夫。持续开展的“病人至上、安全为天”教育,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化为全院职工的自觉行动,消除隐患,规避事故,为医疗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深入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发展战略,同拂晓报社联合,面向社会开展了“十大名医、十佳医生”,“十佳护士、优秀护士”评选活动,发挥先进榜样作用,引导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以人才、技术优势,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职工情操;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获市文明单位及十佳文明窗口单位;组织的百人合唱团在参加市直机关歌咏大赛中,摘取了桂冠;在参加全省首届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大赛中,夺得团体第一名;在与市区五家医院共同向社会发出的诚信服务承诺,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围绕市立医院这个大品牌,着眼于传播手段的创新,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全景式的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医院的形象与日俱增。过去满载艰辛与收获,明天蕴涵机遇和挑战。新一代市立医院人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朝着创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建设皖东北一流的中心医院阔步前进。医院官网地址:http://www.sz120.net/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0553-3835081(总机),0553-3909999(门诊咨询),0553-3909339(医疗服务热线白天),0553-3909019(医疗服务热线晚间)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3年,是芜湖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医院。历经六十年,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硕士生培养点,南通大学芜湖临床学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硕士生培养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友好合作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疗联盟”医院,法国第戎医疗中心协作医院。 【基本情况】医院占地面积6万平米,建筑面积16.7万平米。目前开放床位1910张,设有41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8个教研室。2015年1-9月门诊量82.4万人次,出院病人4.82万人次,手术1.5万台次,三四类手术7500台次。 【人员结构】拥有职工2036人,其中卫技人员1723人(医生638人、医技人员171人、护士914人),占员工总数的84.6%;行政管理人员176人,占员工总数的8.7%,后勤人员137人,占员工总数的6.7% 。高级职称人员212人,博士15人、硕士273人,硕士生导师17人,教授、副教授73人。 【资产情况】医院总资产达10.88亿元,其中医疗设备价值近5亿元。拥有价值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040台,其中PET/CT、256层螺旋C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SPECT、DSA、DR、检验流水线等百万元以上设备68台。 【医疗技术】骨科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麻醉科、泌尿外科为安徽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急诊科为安徽省临床特色专科;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检验科、超声医学科为芜湖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妇产科、消化内科为芜湖市临床医学重点扶持专科;并先后组建了芜湖市急诊医学中心、芜湖市肿瘤医院、芜湖市临床检验中心、芜湖市医学影像会诊与质控中心、芜湖市临床病理会诊与质控中心、芜湖市远程医学中心、芜湖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聋儿诊治中心、芜湖市肺结节诊治中心。全院有6个学科床位数超过100张,7个学科床位数超过70张,12个学科床位数超过40张,设置规模均超过全省相同专业的平均水平。拥有国家级学会委员17人, 省级学会主委(副主委)及常委10人,市级学会主委(副主委)33人。 【教学科研】医院是卫生部普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妇科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际造口师临床教学基地,安徽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安徽省骨科、ICU、手术室、急诊科、伤口造口、新生儿、糖尿病、PICC、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与培训体系。2015年在研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卫计委医学科研课题计划项目1项,市科技惠民项目4项,市卫计委2015年科技重点项目1项;2014-2015年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龙头医院,近年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公立医院集团化改革、医药分开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通过持续提升医疗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科学管理、创新运营机制,突出内涵建设,全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0551-64272001(门诊),0551-64286088(院办)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安徽省卫生厅直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1951年建院至今,已风雨历程60年。医院坐落于合肥市北二环砀山路1868号,临淮路院区位于合肥市临淮路1号,黄山路院区位于合肥市黄山路199号、交通院区位于沿河路;举办和托管了合肥市瑶海区车站街道、新站区七里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占地面积206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82张,设有40个临床病区,13个医技科室。年门诊量近60万次,年出院病人近3万多人次。现有职工1500多人,在职人员120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1%,其中高中级职称342人,博士、硕士学历158人。医院是安徽省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省级新农合定点医院、安徽省惠民医院、省级先天性心脏病定点救治医院。 医院固定资产逾5亿元。拥有技术先进的的进口高能直线加速器、3.0T核磁共振、DSA、多排螺旋CT、四维彩色超声、超声内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二百多台(套)。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平台,促进临床与科研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供坚强保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狠抓医疗质量,树服务品牌;抓人才队伍和硬件投入,促内涵建设;扩大规模美化环境,创社会效益;医院的整体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在诊疗活动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0552-2053939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成立于1953年11月3日,2004年经市政府批准增名“蚌埠市中心医院”,1996年医院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是东南大学医学院、蚌埠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全国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实践基地。 医院开放床位1005张,开设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3个专业研究所;在职职工1337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8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93人,江淮名医4人,博士、硕士生毕业人员1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1人,在培研究生42人,兼职教授副教授64人,省市级重点学科共计14个,蚌埠市临床质控中心主任单位14个。 医院拥有1.5T磁共振仪、64排128层螺旋CT、1250毫安悬吊式DSA、高清系列内镜及胶囊内镜、直接式数字摄片系统、数字胃肠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脑室镜系列、ASA手术导航系统、高清腹腔镜系列、手术显微镜等大型医疗设备,为准确有效诊治临床疑难杂症提供了可靠的平台和现代化技术支持。 多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本着“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思路,高度重视重点学科建设。烧伤科、神经外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为省级重点学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骨科、超声医学科、临床药学、儿科、神经内科、危重病医学科、心内科、肿瘤内科、护理部等11个专业科室为市级重点学科。 医院先后获得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医院、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市“3221”产业创新团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 2016年,医院围绕年度“159工程”, 积极开展了大型医院巡查、三甲复审迎评促建工作;落实医改各项任务;稳步推进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试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医院不断加大了质量安全基础管理力度,注重学科人才科教内涵建设,努力倡导服务立院战略,培育先进医院文化;深入推进了国家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妇儿病区大楼改扩建、医学美容中心、透析中心、医疗装备添置更新、西宿舍拆迁新院区建设、医院信息化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医院结构调整、成本管控收到实效,技术水平、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患者负担逐步减轻同时,医院可支配资金有效增加,职工待遇明显提升,促进了医院与职工的共同发展。 2016年医院门诊量102万人次,出院病人36345人次,住院床位使用率105%,完成门诊住院手术36393台次,其中,住院手术12123台次,Ⅲ、Ⅳ类手术占比合计61.6%。 2016年,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优良成绩圆满通过国家卫计委考核评估,受到充分肯定;医院顺利通过了“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验收;荣获了安徽省第一届普外科腔镜技能大赛三等奖(第五名)、安徽省“手卫生管理优胜单位”、“安徽省模范职工之家”、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第十六届文明单位、市政务公开工作先进集体、市2016年度医保管理优秀单位(全市考核第一名)等荣誉称号;“万敏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医院连续四年被评为市“双拥模范”单位;;医技党支部被市委授予“三级联创先进集体”;妇产科被授予市“巾帼文明岗”,同时获得“蚌埠市十佳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秦晓燕荣获第二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称号;丁中荣获市劳动模范;刘悦评为安徽省2016年度“献血公益之星”等,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促进。
合肥市口腔医院 0551-62635920(白天) 0551-62610053(夜间)
合肥口腔医院创建于1956年,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口腔专科医院,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合肥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 合肥口腔医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设有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牙科、口腔综合科等12个业务及辅助科室;建有一处(西区)新院,一个连锁门诊,总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 合肥口腔医院于2003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首批获得合肥市“诚信医院”称号。 合肥口腔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战略,注重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引进和应用。近年来相继开展了Camlog和XIVE种植系统的临床应用、显微根管治疗术、方丝弓托槽固定脱位牙的应用研究、胶原模/HA复合材料治疗根分叉病变疗效观察、运用翻瓣加骨切除的方法实施“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残冠、直丝弓矫治技术等。在疑难根管治疗、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牙冠延长术、方丝弓、直丝弓矫治术、儿童牙病治疗、烤瓷修复、高频铸造支架等项目上居省内先进水平。 合肥口腔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方便病人就诊,率先推行无假日医院,开设午夜诊。为防止交叉感染,凡进入病人口腔的器械、手机,做到一人一用一高压灭菌。建立病人费用查询系统,实行门诊治疗和药品费用清单制,深受社会各界的信赖。 合肥口腔医院地处长江中路265号(长江路与六安路交口),建院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前身为安徽省牙病防治所,1982年经批准,扩建为合肥市口腔医院。其交通便捷、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开设有口腔内一科、口腔内二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儿童牙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综合科、技工中心等12个业务及辅助科室。 合肥口腔医院(西区)地处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翠微路218号(翡翠大道与翠微路交口)。2007年7月10日起对外开诊,目前开设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医疗技术精湛、环境幽雅、诊室舒适,院感控制严格。其周边道路通畅,医院内设置有近70个停车位。 合肥口腔医院新站门诊部位于胜利路长春都市豪庭南楼D-2座(新站开发区胜利广场南侧),交通便捷。现开设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儿童牙科等。2005年新站门诊部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标兵”称号。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0558-5078822
黄山市人民医院 0559-2517036
黄山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前身为屯溪市民医院。医院坐落于美丽的新安江畔,历经七十余年,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安徽省七个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是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进修班联合办学单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协作医院;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56亩。编制床位818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1200余张,设有33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4个临床教研室。年门诊量55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近5万人次。 医院拥有职工1632人,其中:医生446人,医技人员214人,护士766人。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93人,硕士生导师5人,硕士学历85人。医院总资产达3.8亿元。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900多台,价值1.2亿元,其中磁共振、64排128层CT、直线加速器、ICU中央监护系统、C臂X机、彩超、DR等百万元以上设备27台。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重症医学科(ICU)为省级培育专科,呼吸内科、肿瘤科、护理专业、老年病科为省级特色专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血液风湿免疫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骨科、妇产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儿科为市级重点特色专科。开展了体腔热灌注化疗和体外高频热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关节镜、输尿管镜、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技术、射频消融技术、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冠状动脉造影、ERCP、断肢再植、多导睡眠监测等新技术,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医院先后获得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安徽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安徽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诚信医院”、“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安徽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黄山网民最信任医院”等荣誉称号,其中骨科护理单元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穿越岁月的长河,历经七十余年的洗礼,黄山市人民医院将凝心聚力,始终秉承“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团结进取、诚信奉献”的院训,“治愈病人、帮助病人、安慰病人”的宗旨,“爱心、耐心、细心、精心、诚心、热心”的服务理念,“精诚做好每件事,平等对待每个人,高尚医风惠万家”医院院风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契机,以新的“三甲”医院标准严格要求,依法治院,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品牌医院,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0551-62922114(查号台),0551-62922406(门诊),0551-62922018(医务处),0551-62922193(急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为国家卫生应急医疗移动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治基地。医院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创办于1926年。1949年内迁至安徽怀远县,1952年迁至合肥市。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连续六年入围中国最佳医院百强排行榜,在《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第64位, 24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皮肤病学(第2名)、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学(第15名)、泌尿外科学(第22名)、精神病学(第27名)、整形外科学(第28名)等全国排名靠前,22个学科位居安徽省榜首,综合实力稳居安徽省首位。 目前,医院开放床位2825张,设临床科室41个,医技科室19个,临床教研室26个。年门诊量约30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13.2万人次,年手术约4.9万台次,年教学工作量约1.7万学时,留学生教学约1100学时,年接收实习生、进修医生1000多人。 医院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科学和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学位点覆盖所有的临床科室。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6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医院拥有“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神经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平台,学科综合实力位列全球前1%。 医院拥有博士生导师84人,副高职称以上专家700余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20余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安徽省首批“外专百人计划”1人,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皖江学者2人,一级主任医师20人,省厅以上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100余人,“江淮名医”30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团体负责人60多人,人才实力位居安徽省医疗机构第一。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银屑病的遗传学研究和红斑狼疮基因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手术已经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广泛应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3D腹腔镜手术技术、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循环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脑血管介入治疗、胸腔镜和腹腔镜微创手术、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电子耳蜗技术等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肝肾联合移植、婴幼儿肾脏捐献移植等复杂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角膜移植术、颅底肿瘤临床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省内领先地位。目前,医院拥有安徽省唯一的手术机器人、PET-CT、3.0磁共振、宝石能谱CT、复合手术室、3D腹腔镜等先进诊疗设备,医疗技术整体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医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医院是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计委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卫计委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脑卒中筛查培训基地、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等。临床医学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医院每年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60余项,每年培训近万人,为基层医院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医院充分发挥国家卫计委远程医学项目,与基层医院实现互联互通,方便基层群众共享省级优质医疗资源。 近年来,医院承担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2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三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及安徽省科技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数十项。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8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0余部。 医院主办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肝胆外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临床护理杂志》、《临床肺科杂志》。医院与美国、荷兰、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医院近年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援外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0552-4017518(办公室)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一日,是蚌埠市建院最早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六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一院人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磬石,为促进蚌埠市社会发展和进步、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市级综合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教学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省市“文明单位”、“诚信单位”及“优质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 50347平方米,建筑面积45667平方米,拥有床位640张,职工800多人。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服务一流,年门急诊30万人次,出院病人1.8万人次,设有26个临床科室和呼吸、消化、脑血管、免疫等市级疾病研究室,其中儿科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儿科、骨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为市级重点科学,心内科、胸心外科为市优秀特色专科,多项技术处于省、市领先水平。 鼾症诊断与治疗,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术治疗慢性难治性肺部感染,微创胸腔引流术介入治疗技术;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诊治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哮喘减敏、脱敏等疗法及无创性呼吸机应用;胃肠镜下介入治疗,胰、胆管造影、取石、支架技术,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硬化技术、十二指肠注射止血术加高频电凝技术;血液净化虑过技术;中医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难治性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冠脉造影、扩张、支架、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心脏起搏器安装和心脏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纠治、冠脉搭桥、换瓣技术、X线下先心房室缺伞堵技术;创伤性骨科的AO、BO技术、四肢骨折的LISS系统微创治疗,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断指再植技术;前列腺电切技术;激光美容、面部颧骨、下颌骨美容矫形技术;肠内肠外营养技术;肝癌综合治疗技术,胸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小儿疝及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技术;肿瘤的血管及非血管多途径介入技术;颅脑外伤的急救技术;神经康复训练技术;ICU有创监测及支持技术;腹腔、宫腔镜下的微创妇科手术,阴式子宫切除术;孕产妇的全程服务,高危孕产妇的监控处理;早产儿及未成熟儿的培育,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儿童神经功能评定,脑瘫康复及统合训练,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疑难病,难治性肾病治疗;婴幼儿喂养咨询;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纤维喉镜微创治疗声带息肉,牙列畸形矫正,烤瓷牙修复;各种镇痛技术,无痛有创检查技术,体外循环技术,婴幼儿、高危及肝脏、心脏功能不全等复杂疑难患者的各种麻醉技术……在省、市享有一定声誉。 医院设施先进,拥有64排螺旋CT、大型血管造影DSA、ICU重症监护系统、CCU监护系统、NICU病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心电血压动态监测系统、数字胃肠机、DR系统、全套健康体检设备、眼科视光系统以及腔镜系统等,医院综合实力日益提高。 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医、科教兴院战略,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几年来,共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每年在全国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在市级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
急性额窦炎未能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使粘膜严重破坏,失去正常功能,而变为慢性炎症。... [详细]
急性额窦炎未能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使粘膜严重破坏,失去正常功能,而变为慢性炎症。... [详细]
慢性额窦炎病因主要病因:窦源性感染,鼻腔源性感染,邻近组织感染,血源性感染,创伤源性感染等。... [详细]
额窦炎作为鼻窦炎的一种,临床上分为急性额窦炎和慢性额窦炎两种,急性额窦炎发病30天后仍有炎症迁延者,称为慢性额窦炎。... [详细]
丹毒一旦发生,由于有时候反复无常。稍有不慎就会复发,一旦复发,会伴随着高烧、头疼、乏力一些症状,令患者无比的烦恼。... [详细]
说起“丹毒”这个名字,不了解的可能以为是“丹药的毒素”那实际上这是一种疾病,而且还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病毒,这是一种细菌感染,在准确的讲,这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非... [详细]
丹毒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增多。组织病理显示真皮高度水肿,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肿胀,中、小动脉内皮细胞... [详细]
丹毒患者的饮食宜忌如下:1、多吃蔬菜、水果。2、多饮茶水或清淡饮料。3、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4、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详细]
预防丹毒的有效措施包括:1、禁忌一切发物、助湿食品及酒类、辛辣物,多饮开水。2、加强个人防护,防外伤。3、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如牛、羊肉及海鲜等偏热的食物及辛辣... [详细]
丹毒一般可自愈,较少并发其他疾病。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详细]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 [详细]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 [详细]
丹毒的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发病前常有活动期足癣、鼻、口腔内感染病灶及皮肤外伤史,皮损出现前常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婴儿有时可发生惊厥,潜伏... [详细]
患丹毒后应卧床休息,将患部抬高,并多饮白开水,避免用手抓摸患处。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治疗,应保证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需2周左右,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过敏者可选大环... [详细]
上火一般不会引起牙髓炎,上火只会造成牙龈肿胀疼痛,导致牙龈上出现炎症,而不会波及牙髓。... [详细]
牙髓炎的一大症状就是牙疼,但是引起牙痛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上火、其他口腔炎症类疾病。... [详细]
上火一般不会引起牙髓炎,上火只会造成牙龈肿胀疼痛,导致牙龈上出现炎症,而不会波及牙髓。... [详细]
牙髓炎的一大症状就是牙疼,但是引起牙痛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上火、其他口腔炎症类疾病。那么上火会不会引起牙髓炎呢?... [详细]
牙髓炎的一大症状就是牙疼,但是引起牙痛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上火、其他口腔炎症类疾病。那么上火会不会引起牙髓炎呢?... [详细]
牙髓炎症最主要的病因就是感染,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菌及其毒素侵入到髓腔都会引起牙髓的炎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