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54医院 022-84683114(总机)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黄纬路60号,是驻天津市唯一的一所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始建于1949年,1954年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现为全国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察医院、全国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全军临床药理基地、第二和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军医学院、武警医学院教学医院,南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市交通事故定点医院和首批医保定点医院。医院专科特色明显,设有38个科室,46个专业,拥有全军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心、北京军区生殖健康技术中心和泌尿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等重点专科。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4名,硕士生导师10名,硕士以上人才75名,高级职称人员100余名,先后获国家、军队、天津市科技成果奖300余项,国家专利21项,填补天津市技术空白25项。医院诊疗设备先进,有数字减影机、手术磁导航系统、消化内窥镜、肿瘤诊疗系统等国内一流的大型设备161件,信息化水平在天津市名列前茅。医院休养环境优美,院内曹锟私人花园遗迹保存完好,绿化面积达46%,亲水环境为国内少有。医院人文氛围浓厚,奉行“医患关系零距离、医护质量零缺陷、医疗保障零障碍”的“三零”服务理念,承诺“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交费”,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物价信得过医院”。
(北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 022-27987000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天津市开设最早、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医医疗机构,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医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建筑面积总和26万平方米,装备3.0T MRI、宝石能谱CT等高端医疗仪器千余台(架),设35个临床和技术科室,103个专病门诊,开放床位2600张,在职员工2340人。医院日均门诊量近万人次,年门诊量连续7年超200万人次,2015年超300万人次,位居天津市各医院门诊量前列。 医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国国医大师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12名,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5名,博士生导师24名,天津市名中医23名;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30个,包括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儿科、肿瘤科等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专科4个,中医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疮疡病学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骨伤科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1个;“针刺治疗脑病研究”和“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近五年来,医院共获各级立项科研课题205项,取得科技成果鉴定93项,获各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医院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瑞士、美国、俄罗斯、阿曼等40余个国家建立医疗合作关系,每年接待海外患者愈千人,名扬海内外,并连续两年获得“天津城市民生贡献奖”,成为了天津市一道靓丽的城市名片。 多年来,医院以“中风病”、“冠心病”两大“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多学科齐头并进、中西医结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医院始终坚持“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维护健康,造福人类”的宗旨,坚持“发挥中医优势,突出针灸特色,坚持‘五专’模式,借助西医优势学科,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三个转变”(由追求数量型医院向提高质量型医院转变,由医疗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中国针灸中心)、两个基地(中风病和冠心病两个研究基地)、四个专科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肿瘤、中西医结合肾病、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骨伤4个专科诊疗中心),不断增强医疗特色和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医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022-27468165(门诊咨询台)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20年,经过90多年的发展历程,医院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内、外、妇、儿全面发展,以综合肝病治疗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00张,年门诊量约1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8千人次。医院现有在职职工近700人。 医院门诊部设有肝病内科、肝病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感染科、性病科和急症科,并配备有母婴阻断、肝病预防咨询、脂肪肝等特色门诊以及一流的功能检查科室。 门诊严格按病种划分诊疗区域并配合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患者就诊安全,避免交互感染。 医院在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非病毒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个体化治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病毒性肝炎的免疫诊断以及对肝炎病毒变异的研究、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动态监测以及各种法定传染病,尤其是儿科传染病的监测和治疗抢救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是天津及华北地区肝病诊疗的权威单位之一,天津市优势领域学科、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天津市稳居龙头地位。医院的传染病学科被确定为天津市临床优势学科。 感染二科和性病诊疗中心是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诊疗机构。在性传播疾病诊断治疗及分子病毒学、免疫学、基因测序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的红丝带爱之家与国内外艾滋病治疗机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螺旋CT、DR、大型C型臂X光机、CR、数字化彩色多普勒、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基因测序仪、流式细胞仪、中央无线遥控监测系统、数字化连续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等,为肝病、性病及相关传染病的临床影象、介入治疗、血液净化、心电诊断等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先进设备和技术,医院可开展微波、射频、冷冻消融、TACE、PEI以及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肝脏等系列肝癌治疗方法。 医院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60人。 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武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的教学医院,有硕士生导师25人,教授、副教授32人。医院有多名专家在全国及本市各专业学术团体任职。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 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设立于我院,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科研(病毒分子生物学)二级实验室,被天津市卫生局列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 医院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评为全国中医示范单位。 2011年经市卫生局批准建立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目前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癌领域进行研究,研究水平达国际领先。研究所的建立不仅完善了医院医、教、研的发展模式,也使医院在基础研究领域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构建了“转化医学”的研究思路。 近年来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圆满地完成了抗击SARS、奥运反恐,支援四川青海地震医疗队,支援新疆、安徽、河南应对麻疹、手足口病疫情医疗队工作,充分展示了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医院以“综合发展,专科特色”为战略,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坚持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努力把医院建成专科优势鲜明、特色突出、疗效显著、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科研实力雄厚,具有一定规模的,立足环渤海,辐射华北地区的以综合肝病治疗为特色的现代化专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022-23332010(办公室),022-23332051(挂号处)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该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一流,科室设置齐全,专业特色突出,全院实行无假日门诊,专家门诊周一至周六,监护拔牙周四全天周一、六上午,急诊(综合门诊)24小时应诊,放射、药房等从早8点—晚7点连续为患者服务。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坐落在医科大学旁,天津市和平区气象台路12号,建筑面积11295平方米,医疗用房10077平方米,床位50张,口腔综合治疗椅110台,年平均门诊量15万人次左右,住院病人600余人次,全院职工2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2%,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6人名誉院长史书俊,现任院长为口腔修复专家高平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现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医疗设备,有国内先进的铸钛机、烤瓷炉、激光焊接和X光数字成像系统等为患者服务,患者来我院就医实行一人一机一钻一消毒,保证您治疗中无交叉感染。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有一支以专家、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专业技术队伍为您服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三级质量检查、督导制度。对您的医疗质量有充分的保证。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服务一流,医疗服务实行首诊负责制、首科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以及信誉卡制,保证对您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全程负责。并有健全的便民措施方便患者,让您满意在我院。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实现收费一日清单,收费公开、合理,严格按市卫生局规定收费。一、三、四楼均设有收费处方便患者就近交费。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是天津市卫生局重点发展学科,在口腔材料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处于全市乃至全国领先,倾斜基牙固定修复及劈裂牙的保存治疗均具有国际先进及国内领先水平。牙体牙髓科在治牙、补牙、牙髓病、口腔粘膜病、牙齿脱色美容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牙周科在治疗牙周病、牙龈炎、超声洁牙方面赢得了很好的信誉。颌面外科:在治疗颌面部良、恶性肿瘤、外伤、炎症、唇、腭裂、血管瘤、心电监护拔牙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口腔正畸科是治疗牙齿拥挤、排列不齐的主要科室。应用计算机对错畸形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矫治设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预防保健诊科在治疗与预防青少年儿童牙病等方面可为您提供帮助。理疗科:在治疗颌面部迁延不愈的急慢性炎症方面,采用多种物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放射科配备了最先进的数字X光成像系统,提高了片子的质量和清晰度,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和洗片的麻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022-60335320(总机)
天津中医二附属医院坐落于天津市海河东北部地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原天津中医学院所在地。历经四十年发展和进步,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对外交流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学科日臻齐备,名医云集,设备先进,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 天津中医二附属医院现有职工83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2人,高级专业人员139人。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5人,教授、副教授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医院占地面积20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504张,拥有磁共振成像系统、快速成像螺旋扫描CT机、彩色多普勒、CR-X光机、全自动生化仪、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等。 天津中医二附属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天津市重点专科专病5个—妇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脑病科、糖足科,国家药监局药品临床试验基地,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三部),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妇科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疑难病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科室 32个,教研室13个。 近年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0余项,中标各类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1项,重大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入围参评天津市科委重点项目1项。获国家中管局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项。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院已形成了以妇科、呼吸科、心脑血管科、临床药理基地为重点,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院。 天津中医二附属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已涵盖了本市河北区、河东区、东丽区、北辰区及滨海新区,辐射到华北地区,服务人口近200万,吸引许多国外患者来院就医。我院正加快医疗资源调整步伐,三年内建成海河东北部地区医疗中心。
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 022-88188881(咨询电话),022-88188818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022-23333226(医政科);022-23333255(门诊办);022-23333200(院办)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又名天津代谢病防治中心,于1998年7月正式开诊,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培训于一体的大学附属专科医院。医院是中日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主要医疗设备由日本政府无偿提供(约计5.04亿日元),天津市政府投资近4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基础建设。医院占地7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主楼12层,病床241张,日接待门诊量2500人左右,是全国首家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主的现代化专科医院。院所布局合理,学科齐全,专家医德高尚,医疗技术精湛,科研力量雄厚,医疗设施先进。截至2013年12月,院所在岗职工共计407人,拥有博土学位者34名,硕士学位者82人,副高级职称者52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2名。 医院的名誉院长为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原副会长、日本著名糖尿病专家马场茂明博士和中华糖尿病学会原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池芝盛教授,现任院长是医学博士陈莉明教授。医院主要诊治疾病:1型和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所并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高血压、下丘脑、垂体及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医院设有临床、生化检验、放免室、特检室、心功能检查室及血液透析室等,并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如:CR(计算机X成像)、神经肌电图仪、骨密度仪、彩色多普勒、血液透析、心脏危重症监护装置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效液相分析仪、全自动紫外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等。 2004年,天津医科大学批准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与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合并。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于1978年成立。第一任所长朱宪彝教授,是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创始人、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的缔造者、钙磷代谢之父。1951年,朱宪彝教授创建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1981年,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确定为博士点;1993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学科;1997年,卫生部批准在研究所组建"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九五"期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进入国家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激素与发育实验室被列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07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内分泌与代谢病重点学科由基础与临床两部分组成。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四个,即:以碘缺乏病为代表的甲状腺疾病;以地方性氟中毒和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骨病、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其它内分泌疾病、性激素与器官发育。自内分泌研究所建立以来,先后承担国际合作、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大、重点项目达266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内的各级各类奖项达71项,发表专著21部,论文1300余篇。本学科已成为国内内分泌专业人材的培养基地,承担卫生部内分泌高级师资进修班(已承办27届,毕业国内学员400余人)和卫生部的内分泌分子生物学和核医学的继续教育学习班。迄今已培养博士生66人,硕士生330人。同时,院所承担着检验、生物医学工程等本专科教学任务和公共卫生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实验室面积由原有的3800平方米扩增到45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万元以上。完善了尿碘检测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病理组织学平台的建设。 实验室向全国开放,并已成为从事高层次课题研究和人材培养的基地。 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改善就诊环境,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管理水平,医院启动了迁址新建项目,工程现已开工打桩。新院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辰道与辰达北路交口,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200张。新院将建成集临床诊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于一体,以代谢病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大学医院。院所将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立足本院,服务天津,面向全国,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再铸辉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七二医院 022-27211272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 022-28942928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始建于1948年,历经70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现已发展成为服务本区,辐射河北省青县、文安、大城等周边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社区服务为一体天津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也是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市级文明单位、中国医院协会理事单位、全国腹透基层医院基地及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 医院占地87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设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脏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肛肠外科、肿瘤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骨科、产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眼科、口腔科、感染疾病科等临床科室35个,医技科室14个。编制床700张,开放床800张。年门诊人次达80万人次,出院病人达4万人次,手术达2万例,年开展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1000多例。正高级职称40人,副高级104人,毕业及在读博士、硕士生70人,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16人,医大兼职教授2人。科研方面,学院师资队伍强大,教学设施完善,设有10个临床教研室,天津医科大学兼职授课教师2人。承担“973”计划子课题一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立项1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5项,引进新技术填补天津市空白项目13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14项,市局级科研立项19项,区级科技进步奖103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参编著作2部。 医院拥有全身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750HD(宝石CT)、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Innova3100、3.0T核磁共振、数字化影像处理系统DR及移动DR、数字胃肠、大型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泌尿系结石钬激光治疗机、体外碎石系统、骨密度仪、椎间孔镜(bies)手术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电生理及血液动力系统等一批先进的大中型医疗设备等274
天津河北长庚耳鼻喉医院
天津河西区华夏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022-58280810(预约电话),022-23540682(咨询)
概况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创建于1989年,前身是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是由国际友人捐资建设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眼病专科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唯一附属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学博(硕)士点、眼视光学硕士点。 1999年,我院二期扩建顺利完成,面积由1780平方米增至4670平方米。2007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新址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拥有27个诊室、12个手术间、建设床位200张,就诊环境舒适,交通便利的新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在天津西南部落成启用。 2010年5月29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顺利完成三期扩建工程,新址正式开诊。2012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正式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挂牌。该研究所是集眼科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眼科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专业科研机构,下设众多专业实验室,成为实现科技创新、促进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将不断推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临床跨越式发展。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建立是医院科研学术水平里程碑式的标志。通过此次资格认定推动了医院眼科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保证了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提升了临床科研能力和药品管理质量,为解决更多眼科危重病疑难杂症提供临床试验平台。 学科布局 我院自1989年建院以来,即为国内首家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培训中心,在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方面始终与国际接轨,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我院每年都邀请国际知名眼科专家来医院讲学并手术示范,使我院的眼病诊疗技术始终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发展的步伐。 扩建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逐步形成了“八个学科一部一所四中心”的8114”学科框架:八大学科即:白内障科、青光眼科、玻璃体视网膜与眼外伤科、眼眶病与眼整形科、屈光与角膜病科、眼底病与神经眼科、葡萄膜炎与免疫眼科、中医眼科,一部即:视力矫正部,一所即:眼科研究所,四中心即:糖尿病眼病防治中心、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斜视与儿童眼病诊疗中心、低视力康复中心。 医院文化 我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办院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办院思想,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时刻践行“团结、创新、仁爱、奉献”的院训,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紧跟国际眼科领域技术前沿,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做到了眼科诊疗技术先进,全院医务人员把为病人解除病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作为最高追求;杜绝收取患者的红包、开大处方、拿回扣视等行为。二十三年来,医疗“零事故”,“红包”零投诉,被患者誉为医疗行业的“一方净土”,实现了职业道德建设与医疗技术发展双丰收。 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 在发展过程中,我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学术骨干的选拔上,注重贯彻“德高医粹”以德为先的校训,着力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人才梯队。并坚持选送技术精、医风正、年龄轻的骨干出国培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业务学术骨干队伍。 同时,畅通的、活跃的国际交流也是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事业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我院从成立之初就建立并保持了与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密切合作的国际畅通的学术交流渠道。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眼科新技术,并把成熟的诊疗手段推广到基层医院为广大患者服务。 至今,我院先后举办了53期全国白内障、青光眼、眼表疾病与角膜屈光手术培训班,学员遍及全国(含台湾)及世界其他国家,共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举办了8届国际性眼科学术会议,极大吸引了国内外眼科同道学习了解眼科先进技术,先后派出50余人次医护人员到国外进行长期进修学习。 科研成果 截止2012年底,我院共计承担课题共142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部级22项;局级68项,共获课题资助达1246.4万元。完成科研成果鉴定15项。获天津市科技奖励5项,其中: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奖3项。引进天津市卫生系统应用新技术空白项目43项。发表学术论文600篇,其中SCI收录51篇;国家级期刊(中华系列)100篇;出版专著20部。 2003年,孙慧敏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2007年李筱荣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2008年李筱荣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赵少贞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2011年汪建涛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2011年何彦津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 公益服务 多年来,我院把做好医疗公益事业,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院医生的足迹遍及山西、云南、甘肃、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为患者实施各种眼病复明手术,为其带来光明。 2004年,我院派出科主任张红教授带队参加国家医疗队“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赴内蒙古助残扶贫工作,在短短十天的时间内,医疗队员克服重重困难,高质量的完成了340余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在当地引起轰动。 同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我院还与市老年基金会举办了20届“助老复明”活动,为低保、孤老病残的老人,减免手术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自2004年开始,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中国侨联委托,先后组织十余批国家医疗队开展“健康光明行”活动,先后赴云南、甘肃、湖北等省份进行复明手术,为患者送去光明。他们的精湛医术,良好医德和忘我工作作风,不仅得到当地群众欢迎,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侨联等各级政府机构高度评价。 本院与台湾牙科医生陈贤琼先生合作创建的“幼辉基金”,为贫困患者提供手术费减免资助,帮助其重见光明; “糖尿病眼病患者之家”, “黄斑病患者之友”,“青光眼之家”,每年坚持定期组织公益讲座,为广大百姓普及眼保健知识守护光明,受到本市群众广泛好评。 我们的成绩 扎实有效的工作不仅使我院得到了群众和患者的广泛认可,也为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带来了荣誉。各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感人事迹。我院先后获得中国侨联“科教兴国示范基地”、“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天津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天津市‘九五’、‘十五’立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天津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将继续秉承“集世界先进技术之精粹,传国际友好之深情,培育英才,造福于民”的精神,为天津乃至全国眼科光明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天津市第一医院 022-86662925(门诊办公室)
天津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30年6月,距今已有近80年历史。医院始终秉承着建院之初“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办院方针,这里曾培养出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高级护理管理人才,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 医院于2007年年底移址至南口路与榆关道交口,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床位设置300张,并于2008年3月8日正式开诊。现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并已成为天津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之一。我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409人,知名老专家60余人,中高级职称213人,并拥有张柏林、李仲廉等多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期应诊,近期还引进各学科硕士研究生充实到临床一线,为新院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诊疗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 现医院还具备铁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并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指定为天津市唯一一家健康扶贫定点医院。第一医院内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除痛中心、风湿科、中医理疗康复科、医学影像中心、妇科腔镜治疗中心、体检中心等23个临床科室及多个二级临床分科。新院购置了拜尔检验设备、CT机、C型臂、数字胃肠机、彩超、专业乳腺X光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医院是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定点医院;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已全部开通了门诊大病及门诊特殊病的医保联网刷卡服务,简化了报销手续,方便了广大医保患者来院就医。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022-84112114(总机),022-84112106(咨询台),022-24315150
天津市第三医院是1986年天津市政府为市区东北地区配置的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干部保健及职业病防治为一体发展较快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是天津医学高等院校、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基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天津分中心,附设天津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天津市高血压防治中心、天津市化学中毒急救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18146M2,建筑面积21500M2。全院编制床位604张,实际开放床位442张。设有内、外、妇、儿、职业病等14个一级临床科室,39个二级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和完整的管理体系。 医院现有职工811人,其中医、护、技、药636人。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292人。其中有部分高级职称人员被天津医科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和副教授,部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被大连医科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在专科医疗服务方面,突出了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的特色,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职业病防治是医院重点学科。重点病种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老年麻醉。院内设呼吸疾病高级专家会诊中心。 多年来,医院的普通外科克服了老年人手术因合并症,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的困难,为众多伴有老年病合并症患者施行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其施术的老年人大部分年龄在70岁至90岁之间,挽救了广大老年人的生命,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医院注重引进高新技术,培养人才、发展学科同步进行,如介入治疗、血液净化、分子生物、激光技术等促进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率、脑外伤抢救成功率、急救复合创伤救治、老年麻醉等达到国内或市内先进水平。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社教科技工作得到WHO的资助。 为促进医院诊疗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技术水平,平均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购置医疗设备,近年来,更新了飞利浦全身螺旋CT和数字减影X光机、彩超(心、脑、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X光机等以及万元以上设备100余台。 在天津市卫生资源调整中,原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并入第三医院,继续开展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在三级综合医院全方位的支持下,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设有中毒、尘肺、烧伤、放射病、物理因素疾病五个科室,承担着各种职业病、生活中毒、化学灼伤及烧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是我市具有各类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唯一医院,负责对全市的职业病进行诊断。成功地救治了多起由于中毒事故导致的急、慢性化学中毒患者,以及烧伤病人,抢救成功率99%。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卫生局的规定,医院还对企业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格检查,颁发职业体检合格证,使职业病患者能够得到早期发现和治疗,使职业病发病率减少到最低。 合并后的职防院,将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所造成的新职业性疾病进行研究预防及治疗。 医院建有图书馆,馆舍面积220 M2,总藏书量8000多册。并设有电子阅览室40 M2,有2台专用服务器,1台检索专用机,15台终端供同时上网,并入国际互联网,以及多种中外文数据库,全方位为临床一线服务。 近年来,医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院长翟智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优质高效低耗,改进服务、加强经营、改善管理与提高效益”的经营理念,及以“诚信、和谐、创新、奋斗”的精神,以患者为中心,平等待患的服务观念,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培养职工敬业爱岗,增强职工凝聚力。靠科技兴院,导入CI系统,实行计算机联网、狠抓服务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医疗环境和医院周围人文环境的改善,医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大卫·赫柏是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人类营养与健康问题的研究。... [详细]
23岁的姑娘小左平时工作忙、压力大,胃疼持续两周也未当回事儿,直到不久前餐后出现呕血症状才慌了神,就医后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 [详细]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新增患者达40万人,占到全世界发病人数的42%;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约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近5年来19... [详细]
胃癌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又是一个相当复杂难治的疾病。虽然随着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70%以上首诊的胃癌病人已属中晚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 [详细]
人到中年,要注意预防胃炎变胃癌。当前胃癌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常见肿瘤,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发病的高峰集中在40-80岁。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 [详细]
食用葱蒜之所以能预防胃癌,其实就表现在它对付幽门螺杆菌上有“突出贡献”。洋葱和大蒜同属葱科植物。... [详细]
最近连续接诊四例这样的年轻胃癌患者,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竟惊人相似,都是酸菜鱼和火锅爱好者。专家指出,胃癌年轻化与年轻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 [详细]
从家里带餐到单位,如今成为不少白领解决午饭的一个选择。然而近日,广州媒体爆出“中午带饭成为年轻女性胃癌诱因”,该消息一出便引发各大媒体的转载,一时间在微博上更是... [详细]
任何单调的饮食结构或是偏食,都会造成体内某种营养过剩,导致营养失衡,进而使潜伏在体内的癌细胞趁机发展。... [详细]
提到大蒜,大家首先会想到“蒜你狠”,但是最近网上一则名为《吃火锅一定要蘸蒜泥可防胃癌哟》的文章,让不少网友对大蒜的认识又增加了一层。... [详细]
胃癌作为我们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严重危害青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随着胃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详细]
对于癌症,大家都谈癌色变,怎么防癌,也各有说法,有专家指出就着葱蒜来吃饭可防胃癌,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详细]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在胃部强酸环境里生存的微生物。1994年,幽门螺杆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 [详细]
当患者胃癌进入中晚期时,治愈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能不能治好要看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类型、组织学形态、发病部位、扩散转移情况以及肿瘤侵犯深度。... [详细]
胃疼怎么办?大部分胃病患者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胃痛常常在工作时间不期而至,身边又没有任何药物,以至于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而胃痛却依然得不到缓解。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简... [详细]
胃癌开刀后吃什么?这问题困扰着很多胃癌患者及其亲属。胃癌病人在手术后,会有较多干扰食欲的症状出现,例如:饱胀、不想吃东西、打嗝、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导致患者身... [详细]
为了加速细胞修复,癌症患者的饮食必须增加蛋白质摄取,才有力气对抗病魔!不过,常见的高蛋白食物如牛奶以及黄豆制成的豆浆,偏偏也是产气食物,对仍保留胃部的胃癌患者来... [详细]
当患者胃癌进入中晚期时,治愈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能不能治好要看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类型、组织学形态、发病部位、扩散转移情况以及肿瘤侵犯深度。... [详细]
胃癌是大家越来越熟悉的一种高发性疾病。其死亡率也由于发病初期人们的不重视变得越来越高。... [详细]
近年来胃癌稳居我国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前五位,越来越成为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常见肿瘤。而作为临床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的希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