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诊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包括心理量表评估、临床症状观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应激事件、慢性疾病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相关。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以及自杀倾向。
心理量表评估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抑郁自评量表等标准化工具来筛查。这些量表涵盖情绪状态、认知功能和躯体症状等多个方面,通过评分来量化抑郁的程度。评估应在安静环境中由专业人士进行,以减少主观干扰的影响。
医生还会通过面诊记录患者的持续两周以上的典型症状,如情绪长时间低落、丧失愉悦感,以及注意力下降、自我否定等认知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可能表现为易怒而非忧郁,老年人则更常抱怨身体不适。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等可能导致类似抑郁症状的身体状况。医生会测量血压、心率,并检查神经系统反射。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乏力的症状,而贫血则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清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等生化指标会被检测。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往往存在异常,表现为皮质醇昼夜节律紊乱。此外,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测也有助于排除药物引起的抑郁。
虽然功能性核磁共振可以显示大脑某些区域(如前额叶皮层、海马体)的活动异常,但这项技术主要用于科研或鉴别器质性疾病,并非诊断抑郁症所必需。
综合多方面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准确诊断抑郁症。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适当参与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游泳,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深海鱼和坚果,对改善情绪有一定帮助。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伤念头,应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可考虑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