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3岁男孩便秘一年没治好,这个病因很难想到……

图1腰椎正位X线平片

建议患儿至上海市相关儿童医院进一步诊治。后随访得知,患儿行脊柱核磁共振(MRI)及相关检查,确诊系隐性脊柱裂,脊髓栓系(脂肪瘤),需外科手术。术后3个月电话询问,回复:大便每天均能自行解出。

什么是脊柱裂?怎么诊断?

脊柱裂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管发育缺陷,可导致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受损及残疾。

致病的因素很多,如叶酸缺乏或代谢异常、病毒感染、药物、遗传或基因变异等。

显性脊柱裂有脊膜膨出、脑脊液膨出、脊髓组织膨出等等而易于被发现,隐性脊柱裂如果有其他症状如便秘、遗尿、排便排尿困难等,门诊医生也可能较早考虑而被发现。但对于早期轻症患者可能只有便秘的表现,患儿大多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即多天才排一次大便。单纯的便秘使我们门诊医生常常忽视了隐性脊柱裂的检查而更多地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

在隐性脊柱裂的检查手段的选择上,X线摄片可显示脊柱骨骼异常,但是不能显示脊髓,所以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方面有很多局限。

CT可以发现椎体的畸形,椎管内外的脂肪瘤等异常,但判断脊髓圆锥位置比较困难。脊髓造影CT检查属于微创检查,穿刺时可能损伤低位的脊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也较少使用。

MRI因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优点,是脊髓栓系的最好检查手段,能够清楚显示脊髓圆锥位置、形态以及周围软组织等情况,对于椎管内脂肪瘤及脂肪沉积,显示更为清晰明确。

总结:

对于儿童便秘详细的喂养史,用药史,全面的体格检查有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隐性脊柱裂患儿即使手术后,随访也是必不可少的,随访目的是发现有无脊髓再栓系、并发症和后遗症是否新发或加重,除了观察症状、体征外,辅助检查还应有泌尿系B超、脊柱的MRI。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577-598.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上一页3/3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