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血管健康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坏习惯,正在悄悄血管搞破坏,尤其是以下这4件事,劝你日常最好少做。
1、久坐少动
长期久坐少动,随着血液循环变缓,血液黏稠度增高,随着血管脂质垃圾沉积,血管弹性变差,也会加速斑块形成和动脉硬化风险。
2、抽烟喝酒
烟酒已经明确成为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危险因素。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朱翠玲表示,吸烟摄入的尼古丁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血压水平,促使动脉硬化发生,而大量饮酒不仅伤肝,还会影响脑供血,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梗风险。
3、“四高”饮食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倩倩指出“四高”饮食也就是常见的高糖、高油、高脂、高盐,是引起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是高危因素,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会进一步增加胆固醇、血脂附着血管壁上,增加动脉硬化,严重可能引起血栓、心脑梗等风险。
4、经常熬夜
长期熬夜的人血压水平会不断上升,同时心率也会大大加快,为了满足身体供血需求,心脏负担会进一步加大,当心脏一过性缺血,就会引发冠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等风险。
三、一旦血管斑块形成,还能缩小甚至消失吗?
在多数人认知里,斑块一旦形成是不能消退的,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情况也有了改善。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的医学专家们在期刊《RCM》中给出新答案,认为通过合适的干预手段,动脉硬化斑块也可以实现“消退”和“逆转”。
目前临床上对于斑块消退的定义,只要符合斑块变小,血管内腔直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减小,以及斑块易损性相关标志物降低,都属于斑块消退。
那要怎么做才能使得斑块消退呢?
根据发布在《JACC》的一篇来自西班牙的研究,通过调查3471名年龄40~55岁的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数据,随访的6年时间里,有8%的参与者体内斑块实现消退。研究员发现,只要做好以下5点,就有可能让斑块实现早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