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过敏的“浪潮”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33岁的内蒙古人维维第一次出现过敏症状,是青春期的一次草原之旅。自那年起,每到固定月份,一阵风吹来,维维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鼻涕”不黏稠,像水一样清澈,与感冒似像非像。还有的过敏患者“七窍都痒”;有的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哮喘;还有人吃了一口原本熟悉的食物,随即因过敏性休克被送进急诊室。

安吉的妈妈就是过敏体质,后来又得了红斑狼疮和哮喘。某次两人出国旅行,刚一落地,妈妈就开始发病,呼吸困难,送到当地医院抢救。安吉遗传了过敏体质,过敏的物质多而杂,包括猫毛、狗毛、各类花粉、尘螨等。她在北京协和医院挂号,选择了两项脱敏治疗,都是生活中最难以回避的过敏原。

常年过敏的人,很多都有个“病友”小圈子。每到过敏季开始前的一两周,李瑶就会收到“病友”间的相互提醒:该吃药了。

西替利嗪,一天2粒,一个过敏季加上提前用药日,大概70天,就是140粒。最近这些年,李瑶感觉自己的过敏越发频繁,春季花粉期也成为需要用药控制的时段。她渐渐觉得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药了。

很多过敏患者选择用药缓解过敏症状,却又畏惧药物的“毒性”。李瑶就很担心身体会受长期服药影响。但减药是不可能的。不用药的时候,李瑶眼角痒、上颚痒、耳朵痒,恨不得“七窍都痒”,头疼,晚上睡觉时鼻子会被完全堵塞,只能用嘴呼吸。

尹佳是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据她回忆,最近十年,在她的诊室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求助者越来越多。甚至她自己,都在某天出现了过敏症状。

“过敏的浪潮已经来了。”她说。

低龄的过敏患者

尽管缺乏近期全国性流调数据,北京同仁医院团队在更早之前开展的两次纵向流行病学调查也能一窥趋势。2005年,全国过敏性鼻炎平均患病率是11.1%,2011年患病率达到了17.6%,6年增长了大概6.5%。

上一页2/7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