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72小时”
“在我手里没有抗病毒药物时,我让老年人启动激素治疗就相当于启动了双刃剑——我告诉你激素永远是双刃剑。但如果今天我手里有抗病毒药物的话,这个双刃剑就变成单刃剑了。只斩病毒不斩自己。所以抗病毒治疗,再加激素治疗,72小时内大多数病人都会缓解。”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日前在对社区医生的一次培训会中谈道。
“很多人容易错过72小时的黄金用药时间。”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根据上海近期疫情的用药数据看,基本上用抗病毒口服药的时间都比较晚,效果实际上不太理想。
“发病后,越早用药越好。”在郭威看来,早用药有助于减少一批患者发展为重症,降低他们的住院率。多名三甲医院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到医院需要住院的新冠病人大多数的发病期已超过5天的用药窗口期。
在前述武汉三甲医院药师看来,一方面,在实际临床中遇到的病人情况差异较大,有的患者发病一周已经转阴,本身体内活跃的病毒就不多,这时用药到底是药的效果还是自身免疫力作用需要打个问号。另一方面,医生自身也不清楚,发病5天后给病人用会有多大程度的药效。“美国的治疗顺序是:发病后先用Paxlovid,如果没效,病人仍发展到重症或住院,依然有巴瑞替尼、托珠单抗等治疗重症患者的药品可选;国内的治疗顺序完全不同,Paxlovid变成最终的保命药。”他说。
部分有用药需求的人,并没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用上抗病毒药物。“应该尽量提高抗病毒药物的可及性,同时建立公平、透明的分发药物制度。此外,加快仿制药谈判,谈下来应该加大马力生产出来。”金冬雁表示。
“总体来讲,当病人处于发病前五天,有专业医疗建议的前提下,Paxlovid仍然能挽救不少人的生命,也能大大降低住院率。”在金冬雁看来,内地的给药限制条件应适当再放宽一些,比如将年龄门槛调至60岁,60岁以下有基础病的阳性感染者也应该被纳入给药范围。“这可能是减少重症、减少死亡的关键。”金冬雁强调。
郭威提醒,使用Paxlovid时,要注意很多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其中包含的利托那韦是一种对其他药物浓度、药效有影响的药品,不能随便用药,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不是说有Paxlovid就万事大吉。这款药是否能发挥最大效果,取决于是否存在合理的医疗指导。”陆蒙吉说,很多人不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也不具备用药评估能力。药物本身数量有限,目前在用药方面又缺乏专业的医疗指导,导致这款药不一定都能及时、有效地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药效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