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健康频道 > > 正文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1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

新冠疫情后,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更加沉重,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病例分别增加了28%和26%,抑郁症患者激增5300万,增幅高达27.6%。疫情的压力,给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021年发表于《柳叶刀》上的研究提到,新冠大流行使得公共卫生安全因素变得突出,但其他和不平等相关的复杂社会因素并未消失,此前已有研究显示,疫情给妇女和年轻人带来的影响最严重。

同时,国民对于抑郁症的了解还知之甚少,抑郁症患者依然面临着病耻感强,疾病教育缺失,就医困难等问题。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为此,抑郁研究所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好心情、灵北中国,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收集了6670份有效问卷,共同打造此份《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从国民抑郁症现状、抑郁症患者现状、患者就医现状、患者用药现状以及预防与干预等5个方面,客观、全面反映我国抑郁症全貌及变化,呼吁国民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并探讨更有效的新兴治疗方式。

一引发抑郁的原因

分别有86%和68%的患者认为:

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

其次是亲密关系和职业发展,分别占45%和35%。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很多时候,人们会把负面情绪埋在心里,不仅无法化解,反而有陷入抑郁的风险。

事实上,这些情绪需要被正视和表达,我们需要意识到:负面情绪的存在本来就是正常且普遍的。

二50%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

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社会亟需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

三被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生病的孩子,往往有个生病的家

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造成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对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是其就医前极为关键的一环。他们能否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动,并给予有效的关注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病情走向。

很多家长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却看不到背后的情绪和精神因素,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

长此以往,导致青少年的抑郁之路“道阻且长”,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

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在社会、家庭、个人之间构成良好的动态系统,相互影响、促进改变。

职场抑郁:互联网和教培行业为重灾区

互联网和教育培训行业,成为职场抑郁的“重灾区”。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中国86%的公司没有给员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互联网和教育行业的内卷程度高,很多时候需要“24小时待机”,让人难以分清生活和工作的边界。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当工作繁重、自我要求过高,令人倍感压力时,很容易引发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症状,比如失眠、焦虑、持续性困倦、提不起精神,甚至头痛呕吐。

因为对疾病没有正确认识,一些人把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划等号,很多职场人被笼罩在病耻感之中,不愿透露病情,更不愿就医。

五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两倍

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比为68%,远高于男性;

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柳叶刀》发布的多项研究和报告显示,女性受到疫情带来的社会与经济负面影响更大。

诸如月经周期、妊娠、更年期激素变化等女性生殖相关的抑郁症亚类也被称为生殖性抑郁。

抑郁症不仅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她们的社交关系、职业生涯和自我价值感,而且会由于生理激素和外界刺激等因素而使她们的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六产后抑郁:每5个产妇就有1个抑郁症

63%的女性曾罹患产后抑郁

20%的女性曾在怀孕期间患上抑郁症。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40%的患者家人对产后抑郁患者处于漠视状态;

13%的家属认为她们是在矫情,甚至还会讽刺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社会家庭身份的变化、哺乳喂奶、家庭关系等,是诱导产后抑郁爆发的几大主要导火索。

产后抑郁的临床特征与抑郁症一样,都伴随着长时间的心境低落、易怒易悲、社交减少、自我价值感低、生活无意义感加重、失眠或倦怠、食欲性欲减退,严重者甚至有自残或自杀的倾向。

另外,传统下的母亲形象,使女性为了家庭和孩子而付出和牺牲成为理所当然,而那些无法做出同样牺牲的女性,也无法走出来自家庭的压力。

老年抑郁患者:最需要的是子女关怀

65%的老年患者认为,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对慢病治疗的焦虑

33%认为是无用感和孤独感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78%的老年患者认为子女关怀是缓解抑郁最有效的方式。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老年人已经属于社会边缘群体,他们的孤独抑郁不为人知。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多老年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而自行停药,致使病情反复,让很多老人深受折磨。

老年抑郁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势必使得老年人自杀率升高,从而给家庭、社会带来沉痛打击。

八抑郁症患者在治疗中有哪些痛点?

52%的患者不考虑心理治疗的原因在于费用高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常被各种药物副作用困扰;44%的患者表示不能忍受自己因为治疗而变胖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抑郁症复发率高达72%;

服药依从性为影响抑郁症复发的首位因素。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在缺乏对抑郁药物了解的情况下,该如何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剂量下避免自己产生不良反应也是抑郁患者担忧的一点。

将心理健康纳入全民健康覆盖的核心内容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医疗从业者也应该在药物治疗之外结合关怀和照护,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九患者在哪里就诊?

首次就诊时,57%的患者会选择公立综合三甲医院;

30%的患者选择在精神专业医院就诊。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公立、权威医院和医生,是患者治疗时的优先选择。

目前国内心理行业仍处于起步状态,很多患者担心不靠谱医生不仅浪费钱还对自己的病情没帮助,所以更倾向选择公立、专业的医师。

十疫情改变了抑郁患者的就医方式

43%的患者在疫情之下改变了就医方式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30%的患者在就诊/复诊时,需花费一天的时间

仅有11%的患者花费时间在1小时之内。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新冠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球带来了显著的心理冲击,且疫情期间,患者线下就诊面临着出行困难、流程复杂、花费时间过长等问题。

十一抑郁症患者用药、就诊现状

27%的患者在网上购药,59%在医院购药。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47%的患者对所服药品不够了解

仅有9%患者了解药品减药方法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92%的患者能够接受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的方式。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与躯体疾病不同,精神类疾病大多不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检查和生化指标的检验,而是依托医生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和患者的交流、观察来进行判断。

数字化医疗作为医疗领域的新模式,提高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对在线诊疗的接受度。

在破除医疗服务时空壁垒、提升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效率、凸显个性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十二患者通过什么了解抑郁症知识?

70%患者获取抑郁疾病知识的来源为:心理公众号

44%为B站、微博、小红书等网络社交平台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十三中国精神心理行业发展现状

随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心理健康问题成大众关注焦点;

有研究表明,新冠康复者中,有18.3%显示抑郁,17.9%有PTSD症状,16.2%伴随焦虑,13.5%出现睡眠障碍。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仅有2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而美国是1000人,相差50倍。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即使在2019年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也只有一小部分有需要的人能够获得且负担得起高质量的精神卫生保健服务。

高收入国家70%的精神病患者能得到治疗,低收入国家只有12%的精神病患者能获得精神卫生保健服务。

目前国内80%的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同时抑郁症患者门诊量却每年增长20%。

2022最新数据:5成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中国心理健康市场预估将会有30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远程医疗和在线医疗可进行随访、接访、复诊等行为。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进行初步分诊、在线咨询、复诊开药、药物配送、院外康复管理。

上一页9/9下一页全文

医院资讯

相关新闻